贵州旅游收入连续三年增长率超30% 跻身中国旅游“第一方阵”

9月16日,贵州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场——“多彩贵州风行天下: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在贵阳召开。

发布会上,贵州省文旅厅厅长张玉广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文化旅游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多彩贵州风行天下”的发展历程。据悉, 2018年,贵州省接待游客9.6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400多亿元,连续三年增长率超过30%,成功跻身中国旅游“第一方阵”。

从“养在深闺”到“风行天下”

上世纪80年代,改革春风吹拂黔中大地,贵州以雷山郎德苗寨等8个村寨为试点,探索乡村旅游发展及乡村旅游扶贫,成为全国率先开展乡村旅游的省份之一。

2018年,全省接待游客9.6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400多亿元,连续三年增长率超过30%,成功跻身中国旅游“第一方阵”……贵州在全国旅游业的异军突起,在业界塑造了独特的“贵州现象”。

“十三五”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总目标,连续成功召开13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4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发起成立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登记旅游资源8.27万处。

同时,省政府出台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全省A级景区总量达到348家,4A级及以上景区数量达到117家。赤水河谷荣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称号,实现零的突破。

大力实施“文军扶贫”和旅游扶贫“九项工程”,“十三五”以来,通过旅游业发展累计助推89万余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

多年来,贵州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推出了一大批“有筋骨、有温度,沾泥土、带露珠”的精品力作,推动了戏曲、话剧、舞剧、音乐剧、杂技剧等艺术门类“百花齐放”。

发布会上,贵州省文旅厅厅长张玉广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文化旅游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多彩贵州风行天下”的发展历程。

苗族歌舞诗《仰欧桑》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黔剧《天渠》获第十六届文华剧目提名奖,舞剧《天蝉地傩》获第十三届文华剧目奖和第九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一批优秀艺术作品获国家级大奖。

持续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省直文艺院团4年来共深入基层采风创作240余次、1000余天、1200余人次,每年开展公益性演出500余场。连续四年举办“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高质量的文艺输出,不断为文旅融合增色。

文化惠民

为群众生活“添彩”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贵州从群众文化、社会文化、到公共文化连续实施系列工程,包括文化带建设、文化先进县建设、蒲公英计划、艺术之乡、农村电影2131、共享工程、文化志愿者等。

特别是近年来,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县县有“两馆一站”,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1.9万多个,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遵义、贵阳、毕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全省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建成图书馆分馆80个,文化馆分馆76个。一、二、三级图书馆分别达到11、19、43个。

全省3个民族自治州1909个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0个“农民文化家园”和42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贵州省博物馆新馆、贵州美术馆等标志性建筑的建成投用,省内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向公众免费开放,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升级。

文化遗产保护

“见人见物见生活”

多年来,贵州不断加大文物遗产保护力度,坚决守住文物安全底线、红线。

全省有不可移动文物14000多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5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00多处;

有各级各类博物馆、陈列馆160多个,各级可移动文物及标本约40多万件;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个、名镇8个、名村16个。724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尤其是遵义海龙屯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了贵州省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零的突破。

贵州省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贵州省共有85项140处入选,连续四批位次靠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数字记录工作成果优秀项目数,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在中国40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贵州省有两个项目入选。

此外,还有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省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2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7个。

在澳大利亚“多彩贵州”旅游文化周、尼泊尔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周、深圳文博会等国内外重大活动上,“贵州非遗”向世人生动讲述“贵州文化故事”。连续举办4届多彩贵州非遗周末聚活动。

文旅融合

启动30项重点工作

2018年底,文旅合并,开启了贵州文化和旅游事业融合发展的新征程,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形成发展新优势。

2019年以来,启动实施“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30项重点工作,加快文化和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能力,挖掘旅游产业文化内涵,创新培育文化和旅游产品,不断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提高贵州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

如,创新旅游推介+文化展演+非遗展示“三位一体”推广宣传方式,成为贵州省对外文化交流的新亮点;

推动民族演艺节目和传统技艺、表演艺术等非遗项目进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形成旅游消费新热点;

依托红色资源,挖掘红色文化,推动红军长征历史文化徒步线路建设,启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试点建设相关工作等。

张玉广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诗和远方”走在一起,将让文化更有活力、旅游更有魅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必将为多彩贵州再添新彩。”

来源:多彩贵州网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