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 荐展

时间:2019年8月27日

地点:河南 郑州博物馆

这是搜狐文化的第36期荐展

8月27日,“追迹文明——新中国河南考古七十年展”在郑州博物馆开幕,共有1225件(套)文物参展,集中展示了河南70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

△ 图片来源:新华社

展览共分四个部分:证史探源——河南考古助力国家重大课题;启封文明——河南考古七十年重大发现;惠及民生的河南考古;走向未来的河南考古。展览内容包括安阳殷墟、郑州商城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舞阳贾湖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新郑韩故城遗址等早年入选“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的重大考古项目,以及近年来最新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灵井许昌人旧石器遗址、栾川孙家洞遗址、郑州东赵遗址、荥阳娘娘寨遗址、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新郑胡庄韩王陵等考古遗址项目。

△ “许昌人”头盖骨,灵井许昌人旧石器遗址,此发现曾入选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俎燚楠 摄

此次展览的亮点文物颇多:

有距今约10000多年前,为目前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李家沟遗址出土的早期陶片;

距今约8000多年前,为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舞阳贾湖七孔骨笛;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最精美的绿松石镶嵌青铜牌饰;

3600年前商王朝的国之重器兽面乳钉纹铜方鼎;

2018年底于河南汤阴县羑河东周墓地出土的吴王诸樊剑;

……

△ 二里头文化时期,绿松石镶嵌青铜牌饰,图片来源:猛犸新闻

△ 商代,兽面乳钉纹铜方鼎,图片来源:郑州博物馆

△ 春秋时期,吴王诸樊剑(铭文),图片来源: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除展示重要考古发现成果、精品文物、学术研究成果外,展览还关注河南考古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惠及民生,着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多年来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开展田野考古勘探和发掘保护,展示考古人在地方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古城古遗址保护利用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 图片来源:新华社

有人说:“一部河南史,就是半部中国史。”河南地处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几千年来,多少重大变局在此上演,几多风云人物在此际会,数不清的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沉眠地下,只待有朝一日重见天光,述说中州往昔的荣耀与风采。这等辉煌灿烂,我们从此次考古文明展中便可见一斑。1990年迄今历年评选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河南入选45项,居全国首位。

若是将时间尺度拉长至近代,你会听到更多耳熟能详的考古事迹与出土文物。2001年,由《考古》杂志社组织,国内著名考古学家评选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河南有17项入选,其中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以最高票数名居榜首。

在此,搜狐文化整理出15件河南出土的国宝级文物,这份历史的厚重,与你一起细细品鉴。

1、贾湖骨笛

△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

出土时间:1987年

出土地点:河南舞阳贾湖遗址M282号墓

现存场馆:河南博物院

这是一支来自远古的笛子,他出土于河南中部淮河上游流域的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以鹤类禽鸟中空的尺骨制成,可以演奏出近似七声音节的乐曲。它的出土,改写了中国音乐起源的时间和历史,是中国古代音乐文明史的奇迹。

2、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

△ 俎燚楠 摄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期

出土时间:1978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临汝县阎村

现存场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件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是新石器时期绘画艺术的杰作,陶缸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整体图画的风格样式标志着中国史前绘画艺术由纹饰绘画向物象绘画的发展,绘画性彩陶与几何纹彩陶的分离,以至绘画与陶器的分离,正是先民审美观念、创作思想及绘画技巧向更高阶段演进的体现。

3、乳钉纹青铜爵

△ 图片来源:洛阳博物馆

所处时代:二里头文化晚期

出土时间:1975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

现存场馆:洛阳博物馆

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青铜爵,当属这只被称为“华夏第一爵”的乳钉纹铜爵。 爵的基本形制是前有流(倒酒的流槽),后有尖状尾,中为杯,一侧有柄,下有三足。其器型与纹饰是我国早期青铜冶铸技术的实物见证,也是贵族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从此,中国青铜文化便朝着有自己特色的青铜礼器之路发展。

4、杜岭方鼎

△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所处年代:商代早期

出土时间:1974年

出土地点:河南郑州张寨南街

现存场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 河南博物院

杜岭方鼎被发现之前,郑州商城只是商代早期的一座普通的城市遗址。1974年,它在郑州商城范围内被发现,其规整的造型、大气古朴的纹饰说明只是一代商王才有能力和身份拥有,也为确定郑州商城是一座商代早期都城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杜岭方鼎共有两尊,一尊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尊在河南博物院。

5、后母戊鼎

△ 俎燚楠 摄

所处时代:商代晚期

出土时间:1939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

现存场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杰出的青铜工艺代表作品。它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6、子龙鼎

△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所处时代:商代晚期

出土时间:约20世纪20年代

出土地点:河南省辉县

现存场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子龙鼎,因器内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而得名。据传,子龙鼎系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后流入日本,又辗转至香港,2006年由国家文物局征集回国,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子龙鼎是已发现的商代最大圆鼎,与最大方鼎——后母戊鼎堪称青铜国宝中的绝世双璧。子龙鼎上出现的铭文“龙”,被证实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青铜圆鼎铭文中最早出现的“龙”字。

7、甲骨文

△ 图片来源:网络

所处时代:商代

出土时间:1899年至今

出土地点: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现存商朝时期一种成熟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据学者胡厚宣统计,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共计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已出土的甲骨上刻有的单字约 4500个,迄今已释读出的字约有2000个左右。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8、妇好鸮尊

△ 俎燚楠 摄

所处时代:商代晚期

出土时间:1976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

现存场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 河南博物院

妇好鸮尊的年代属于殷墟青铜器二期,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鸟形铜尊。其整体为一昂首挺胸鸮形。鸮尊生动的造型,配以蝉纹、饕餮纹、盘纹蛇等繁缛的纹饰,使整件器物显得更为威严狞厉,蕴含着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是罕见的艺术品。鸮尊共有两只,一只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只在河南博物院。

9、玉凤

△ 俎燚楠 摄

所处时代:西周晚期

出土时间:1990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2001号墓(虢季墓)

现存场馆:河南博物院

玉柄铁剑,学术名称是玉柄铜芯铁剑,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国君虢季墓中,由铁质剑身、铜质柄芯和玉质剑柄嵌接组合而成,铜质柄芯将玉质剑柄和铁质剑身连接在一起。它在典型的短剑,被誉为“中华第一剑”,其实准确地说,应当称为“中华第一铁剑”。

11、莲鹤方壶

△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

出土时间:1923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

现存场馆:故宫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壶是青铜酒具的一种,也是青铜礼器的重要种类之一,古人以此器祭神祀祖,飨宴宾客。作为青铜时代极具生命力的一种铜器类别,铜壶的器型不断变化和发展,而莲鹤方壶则是青铜时代承上启下的绝代珍品,也是河南博物院前身河南省博物馆最早的藏品之一。目前莲鹤方壶共有两尊,一尊在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尊在河南博物院。

12、云纹铜禁

△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

出土时间:1978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淅川下寺春秋楚墓

现存场馆:河南博物院

云纹铜禁不仅是目前所见体量最大、纹饰最为繁复精美的铜禁,也是最早的一件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禁类器物。学界对它的铸造工艺多有争议,但其附件部分之铸件,主流观点仍以其为失蜡法铸造工艺之例证。据此,即将我国采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时间提前至春秋时期。

13、四神云气图壁画

△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所处时代:西汉早期

出土时间:1987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商丘永城芒砀山柿园汉墓

现存场馆:河南博物院

该壁画摹绘了一幅光怪陆离、虚幻奇异的画卷,龙、虎、朱雀、怪兽及神山、灵芝、异花、云气等构成了汉代人们想象中的死后世界。此壁画尺寸宏大、文化内涵丰富、绘画艺术高超,为汉代壁画中所罕见;又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格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墓室壁画。

14、武则天金简

△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所处时代:唐代

出土时间:1982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登封嵩山峻极峰北侧石缝中

现存场馆:河南博物院

这不仅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枚金简,更是迄今发现的武则天所遗留的唯一一件与她本人有关的可移动文物。它对于研究唐代历史、武则天的政治思想、武则天时期的书法、古代投简制度、古代封禅制度等都有重要价值。

15、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所处时代:北宋

出土时间:1987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宝丰清凉寺村

现存场馆:河南博物院

前人在评论汝窑釉色时有“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之说。这件天蓝釉色刻花鹅颈瓶,口小底大,器身轮廓呈流畅的“S”形曲线,釉面光亮,釉层下配以若隐若现的莲花图案,为汝窑传世品中所未见。

综合自:新华社、河南日报、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

(整理 / 俎燚楠 史少圳,审 / 任慧)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