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只想花钱不想上班?95后:我太难了

每一代人都被质疑是“垮掉的一代”,现在轮到95后。

谈恋爱月送7支口红、拼爹全款买房、工作七个月就辞职……95后长江后浪推前浪,终于把90后拍在了沙滩上。

他们真的是“只想花钱不想上班”的一代人?——95后:我太难了。

“最让老板害怕的人”

“我学计算机的,现在在做新媒体运营。”

“巧了,我学物理的,现在也做新媒体。”

“万物皆可媒”,互联网时代,不管学什么专业,最后都可能在“新媒体”的路上汇合。为什么年轻人都不做本专业工作了呢?

一方面是不喜欢,另一面是真的找!不!到!

360大数据显示,在就业形势的相关搜索中,超半数95后吐槽“就业难”。在专业对口率数据中,71.2%的95后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

不是不想找工作,而是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对于“什么是合适”,不同代系的定义不同。在职业偏好调查中,75后爱房产IT,85后爱贸易,95后则把目光投向传媒文娱。

作为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95后对网络更加依赖,也更愿意通过网络表达自我。

“不想当KOL的95后不是好网红。”北京师范大学的应届生徐佳璐说。

徐佳璐学的是英语师范专业,在父母看来,女孩子毕业后当个英语老师,是最完美的职业。

而徐佳璐毕业后却选择了新媒体运营工作。“大四实习去了中学,实习期一结束我就发誓这辈子不可能当老师了。”

相对于每天照本宣科、输出同样的内容,徐佳璐更喜欢不断输入、挑战新鲜。

“每次准备选题就像一场战役,采访就像上战场。采访提纲上的问题,就是我的子弹,准备得越详细,子弹越多,越有把握。每次采访不同的对象,都是对自己固有认知的突破。了解别人越深,了解自己也就越深刻。

当被问到做新媒体KOL和当老师哪个发展前景更好,徐佳璐笑着说,“教师这份职业是自带光环的,但它跟年轻人感兴趣的事情距离太远了。我希望有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但我更希望在工作里我还是我。

95后生长在物质丰富、生活条件优越的年代,有着最足的底气和对未来职业更大的自信。他们不会因为“光环”而去选择一份工作,却能因为“不喜欢”而主动say bye。

对于老板来说,95后最让人害怕。你可以压榨一个中年人,但你不能惹毛95后,因为他们真的会辞职的。

“没有一个95后在晚上八点前走出公司”

95后一言不合就辞职给人印象“吃不了苦”,但实际工作中最“苦”的就是他们。

360大数据显示,95后平均在职时间系数在各代系中垫底,月平均工作时间系数却是最高的。

“摸鱼式加班”——是这届年轻人最后的抵抗,一边奔着前途疯狂加班输出,一边忙里偷闲给自己“充电”

在广告公司做策划的Windy从没见过夕阳西下的地铁口,加班对她而言是家常便饭。

“以前觉得自己是新人,需要自律,多付出时间和精力。直到接了项目,才发现甲方爸爸才是推动我学习的不竭动力。”

每次跟甲方对接都像一次对赌,你赌甲方的deadline,他赌你的最大潜能。“最后一次修改,再想想标题,最后加点内容”,总有一个理由让你乖乖加班。

即便是没项目的日子,Windy也是办公室最后离开的人。“老板不走,我也不敢走。与其耗时间,不如主动学点什么。

其实留在公司加班的95后能干的事很多,处理工作、上网课、准备考试、健身、追剧……

在95后看来,下班≠回家,而下班后的时间=自己的时间。比起加班多长时间,他们更在意的是加班是否在做有意义的事。

“下班后的人生,做最靓的仔”

这届95后一边加班,一边羡慕朝九晚五的闲适生活。

谁不想美容、健身、撸猫、刷抖音?可当他们实打实地下了班,回到家里无所事事时,反而更加焦虑。

在网上搜关键词“下班后”,跳出来的都是这样的问题,“放弃娱乐”、“利用好时间”、“学习”……

即便拼成007,95后下班还要对自己灵魂拷问:休息、娱乐是不是罪?

95后的业余时间安排也存在着不成文的鄙视链:

360大数据显示,95后在业余时间进行英语、IT、金融等职业培训的人不占少数,也有人通过考潜水证、滑雪证、飞行驾照、跳伞证等,成为人群中最靓的仔。

从事金融工作的陈曦今年去巴厘岛考了潜水证。陈曦坦言,潜水一开始是出于“跟风”。

然而,短暂的体验并不能满足陈曦对于潜水的欲望。为了更加专业,陈曦决定考潜水证。

“我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人都在考这些极限运动的证书。有兴趣没什么可炫耀的,把兴趣当作‘职业’做到最好才炫酷。

有人说这届年轻人不会休息不会玩。恰恰相反,对于95后来说,即使是玩也要玩出成绩、玩得专业。

为兴趣不拘泥于专业、把加班当充电、玩也要玩得职业……这届95后比大家想得要狠一些。

当你嘲笑一个95后“任性”、“不听劝”、“瞎折腾”的时候,95后笑而不语。他们只是一手攥着房本,一手摸着茂密的头发,用实力告诉你,谁才把命运紧紧地攥在自己手上。(有意思报告-搜狐号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