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逆行的勇者 |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家乐福,我们来了!

疫情发生后,家乐福成为为各地居民提供生活保障物资的一个重要单位,蔬菜、大米、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的订单大幅增长,1月24日至2月8日期间,家乐福到家业务订单量增长3.5倍。上海也成为使用“到家”服务最多的城市之一,门店里几乎12个小时忙不过来。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当听到家乐福缺人的消息后,其他各个体系的苏宁人都开始赶赴家乐福,支援物资保障一线。 日行18公里,1200十五期:这是我作为男人的责任!

早上八点,在七宝家乐福,袁玺曜低头看了一眼手里的订单,1个小时内,他要尽快完成4单的配货。

袁玺曜是1200十五期,现在是闵行第一店的店长,自从来家乐福增援之后,他每天的运动步数能够达到3万步,这相当于18公里的距离,可以围着400米的操场跑45圈。

“一天下来,平均我们店是700至800左右的到家服务订单,比往常是翻了四倍。一个人差不多就要30单吧。这里面,我体力最行,当然帮大家多跑跑。”

在门店里,他几乎顾不上说话,刚回来就又扛着一袋10公斤的大米出去了,气温只有个位数的上海,袁玺曜却是满头大汗。

“我不能像医生那样救人,不能像警察那样保护老百姓,在这样关键的时候,为上海这座城市做点什么,是我作为男人的责任。”这是袁玺曜作为一个男人的硬气。

 冲锋在前的“女战士” 千条线一根针,战必胜!

“是时候亮出明亮的眼睛啦!”2月12日一早,苏宁易购四川北路店长王素琴发了一条朋友圈。

这是王店长带着她的店员到虹口家乐福增援的第10天,从电器店来到超市店,他们有着不约而同的感受:“每天找货找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此前由于疫情影响,王店长的店暂时闭店。听说家乐福爆单的情况后,本可以在家休息的她,却固执地要求带着门店5名员工前往家乐福增援。“门店的员工已经超负荷了,我怎能视而不见?”

初到家乐福的第一天,久经零售场的王素琴也开始慌了手脚,“一张张到家服务订单,长到没法想象,有个顾客甚至一口气买了两三千的商品。”

要从门店上万种商品中找到顾客要的哪一款,这让他们费了大力气,“这场战斗已经打响,决不能后退半步!”王素琴坚定地给店员们打气。为了能让自己的店员们鼓足干劲,她每天比规定时间早到岗1-2小时,排摸清每天新进的货品,摆放至何处,门店点位全部了解到位。早会时,给店员们开个培训,一一理清,转达给员工们,也相应能减轻员工们的负担。

短短十天,她所领导的这支队伍,成为了虹口家乐福到家服务的“主力部队”,不仅负责家乐福到家业务中的备货、拣配、打包环节,同时还要承担着拣配用户的客服与售后工作。“我们的工作就是千条线一根针,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工作,让居民的生活安心、放心。”

95后美女变“人工电子秤”:“这个时候,还要什么形象”

作为95后,张艳艳跟其他女孩一样爱美,但是现在,她的头发却有些蓬乱,而且是素颜,跪在地上找了好久,她终于探出头来,手里还拿着一包无碘盐。

“这不非常时期嘛,还要什么形象,洗个脸,就出门了,抓紧干活才是正事。”说着,她就立马给自己扎了个丸子头,“这样才能轻松上阵,好好干活!”

第一次来家乐福增援,她跟王素琴一样,需要花时间在几十种各类食盐中找到顾客要的那一种。

“现在订单量最多、最复杂的还是蔬菜水果,包装、称重流程多。”虽然繁杂,但是短短数天内,张艳艳就被家乐福同事们夸作“人工电子称”,“可能是年轻,上手快,你看这个订单,青菜600克、菠菜250克、进口香蕉500克,等一会,我去拿。”一会的功夫,张艳艳拿来的蔬菜水果的重量上了称,和顾客的需求所差无几。

疫情爆发以来,张艳艳所在的电器门店客流减少了很多,也相对安全些,但是没过多久,她就跑来了家乐福,“自己年轻,抵抗力强,这儿现在需要我,那就得来!”

从下单到配送到家,家乐福需要30-50分钟的时间,从收到订单到订单拣配再到订单配送,苏宁人一环扣一环,在这个寒冬为上海市民送去了生活物资,也送去了安全。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任何一丝抱怨,王素琴、张艳艳、袁玺曜在特殊的岗位上坚守着。“不是不害怕,不是不辛苦,只是职责所在,使命在身,不能退缩。”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