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声一片但卖的都挺好 中国特供车究竟值不值得买?

作者 | 张军

编辑 | 马良

“特供”一词自古有之,古时候一般指特殊供应给皇亲国戚的高端货,比如博妃子一笑的荔枝、皇家御用茶园等等,即使到了今天,说到什么特供烟酒,似乎也透露着某种高端的神秘感。不过聊到中国特供车,似乎不是什么好词儿,键盘车神纷纷吐槽。然而,再看看每个月的销量数据,排行前十的轿车里总有那么几款是中国特供。中国人为什么爱买特供车?是人傻钱多还是另有隐情?

何为中国特供车?

“特供”,顾名思义就是专供中国的车。这些车型往往Made in China,Only sold in China。这不等于厂商把你当大爷供着,也不代表外国车企就欺负中国给咱们次等产品。人们买东西的时候,总希望得到“照顾”,要么便宜一点要么斤两足一点,越是大件计较的越多,而对于汽车这种成本相对高的商品,想做到便宜又好实属不易,各地的市场需求也不尽相同,于是出现了“特供车”这种东东,无非是为了更加适应本土市场,卖的更好而已。特供车有多种特供形式,主要是整车、外观和轴距这几个方面。

无论哪种特供,都是中国特有而外国没有的,此时就会有很多人犯嘀咕,这些车企凭什么要区别对待?究竟是不是“外国的月亮更圆”呢?这个问题也需要辩证的来看。首先我们要知道,全球车的研发更为复杂,因为要符合全球用户的需求,毕竟众口难调。美国人喜欢大,皮卡和大号SUV很畅销,而日本人喜欢小,轻型车款K-Car更为畅销,欧洲人更爱操控好的小车,而中国人看重面子和后排空间。为了打开特定市场,稍微有针对性的开发是很自然的事。实际上除了中国,各个地区都有各自的特供车型。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在汽车领域同样适用。车企根据特定地区的需求有针对性的研发新车,在国外卖的好的车,原封不动拿到国内,可能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譬如那些在欧洲广受欢迎的旅行车,在中国却长期是一种小众的存在。美国特供动不动来个4.0L排量,日本特供动不动整个排量1.0L以下,这些显然都不是中国人想要的。

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车?

具体来看中国国情,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们目前处于脱贫致富的初级阶段,大部分人购置的还是首台车,价格自然是不能太高的;第二,中国人普遍家庭观念较强,购车必须要考虑到家人的出行需求,乘坐空间得是够大的;第三,人多车多路上堵成狗,百公里加速是4秒还是14秒也开不太出来;第四,油价高,油耗可不能太高;第五,高铁这么发达,长距离走高速的需求不会太大。于是,十万左右的紧凑级轿车和SUV成了国人的最爱。

回顾今年5月份的轿车销量前十榜单,除了吉利帝豪是价格更低的自主车之外,其余都是十万左右的合资轿车,大众新朗逸、新宝来等中国特供车也在其中。十万左右是大部分国人首次购车的预算范围,而合资轿车相对靠谱,配置比不上自主但质量更稳定靠谱,也几乎没有哪一款是主打性能和操控的,多数都是以颜值、配置和油耗作为卖点。

再来看看5月份的SUV销量榜单,逃不过10万左右,这是大部分自主SUV车型的售价区间,于是这里面自主车型变得更多。价格不贵,空间更大,配置够好,长得够有面儿是它们的主要卖点。而在合资车型中,途观L、探岳是典型的中国特供,都针对国人的需求在轴距和空间上大做文章。

键盘车神在吐槽什么?

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这种需求,增加配置拉大车身,成本自然会提高,还不能卖的太贵,那只有从中国消费者看不见的地方入手了,于是特供车就特别喜欢用淘汰的老平台,老平台便宜,研发成本早已平摊,国人要的配置都能往上堆,价格还能做得很低。中国特供车常常以下面两种方式产生:

平台老、技术旧似乎是中国特供车的普遍现象,这也是键盘车神们鄙视的主要原因。不过除此之外也没什么可抨击的,毕竟人家颜值尚可,配置、做工也都不差,而且在十万出头的价格区间内,这些特供车动辄优惠两万+,真正让你七万九千八!低配合资小车开回家!而且,老平台老技术用了十几年,各种问题早已解决,岂不是更稳定?

中国特供车也有高级货?

当然,也不是所有中国特供车都是用的老平台老技术,还有一些只在中国销售的中高端车型,上的都是各厂最新技术,毕竟中国在快速的进步,人们的需求也在提升。比如别克昂科威、马自达CX-4、本田冠道等,这类特供车实际上算是一种按中国需求制造,在中国地区首发的车型,卖到其他地区只是时间问题。

这类特供车的出现也算是一种正名,中国特供车并不一定都是低廉老旧,也可以是世界一流。这些车企也不是不想赚钱,只是非常重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声音,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总结:特供车说到底是一种顺应市场需求的产物,不能否认其存在技术老旧、动力差、安全配置被阉割等诸多问题,但也没必要一棒子打死,毕竟它提供了中国消费者想要的,销量说明了一切。另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在不断的升级,将来也会有越来越好的中国特供车出现。

来源:搜狐汽车·车无秘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