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孩子没人带,鼓励托育产业能刺激生育吗?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记者 | 陈鑫

编辑 | 刘海川

1

“我去消防楼梯的楼梯间吸过奶,赶中午别人吃饭的时候去杂物间吸奶,妈妈群里还有人去厕所偷偷吸奶。”29岁的王可于4个月前诞下一子,如今正处于哺乳期,目前最大的烦恼源于“公司没有母婴室”。

34岁的翟兴是一名大学教师,如今儿子6岁半,女儿2岁半。尽管从事着一份较为自由的职业,翟兴仍然选择把孩子送到小区内的托育机构,“为了白天能把大人解放出来”。

为加强托育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近日,国家卫健委印发《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两项文件,分别对托育机构设置、场地设施、人员规模,以及托育机构备案管理、收托管理、保育管理、健康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和监督管理作出要求。

文件提出,新建居住区应当规划建设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托育机构。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完善托育机构,满足居民需求。支持用人单位以单独或联合其他单位共同举办的方式,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在就业人群密集的产业聚集区域和用人单位建设完善托育机构。

据翟兴介绍,托育机构主要是带孩子做游戏、唱歌,在小区游乐场玩,每月花费3000元,但据他了解,一线城市不少托育机构每月费用在万元左右,“主要是陪孩子玩,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有限”。

从原国家卫计委2016年的调研结果来看,城市3岁以下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1%,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50%的比例。未入托育机构的主要原因有“附近没有接收3岁以下孩子的托育机构”(30.1%)和费用太高(21.6%)。

多位家长对界面新闻表示,确实存在托育需求,但出于对托育机构“安全”和“卫生”的担心,并不会把孩子送去。“有时候孩子闹,我都会觉得烦,更何况外人肯定不如自己上心。”29岁的王宁育有一儿一女,他担心,家长白天不在家,托育人员会骂孩子,这种“冷暴力”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不良影响。

文件对此也作出完善,托育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无虐待儿童记录,无犯罪记录。托育机构应当建立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制度。托育机构应当加强工作人员法治教育,增强法治意识。对虐童等行为实行零容忍,一经发现,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追究有关负责人和责任人的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生了孩子没人带”已经成为人们普遍不愿意生的另一个疲软因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较2017年减少了200万人,同时创下1962年以来的新低。

原国家卫计委2013年全国生育意愿调查显示,全国有一个孩子的家庭中,48.1%的人对生育第二个孩子有意愿。在不打算生育二孩的妇女中,因经济条件、时间和精力而放弃生育二孩的分别占52.13%和19.29%。不少人反映,幼儿园托费高、小学和初中补课费高是不愿意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

南开大学人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养育孩子已经成为一种家庭经济的高消费,不仅是教育、生活成本高,养育孩子对自身继续教育、职位提升造成的影响,也是间接成本。原新指出,“3-6岁的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本身就非常紧张,但更迫切的是解决0-3岁的婴幼儿托管问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石智雷团队2015年以宜昌市为调研对象,设计了四类激励生育措施,分别是对第二个孩子“每个月发放抚养补贴100元,直到孩子18周岁”;“由国家提供2000元的婚嫁保险”;“实行入托或入幼儿园免费”;“直接追加分配一人份的田地和宅基地”。

研究发现,“入托或入幼儿园免费”的政策激励效果最为明显。对于原本不准备再生育的人群,该激励政策的响应比重达到30.6%;对于原本犹豫不决的人群,该激励政策的响应比重则达到59.1%。

不过,王宁认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参与,“小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这种亲子关系等他长大了再建立肯定来不及。”但在翟兴看来,托育机构恰恰为孩子提供了通过与同龄人接触、增强社会适应性的机会。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可、翟兴、王宁均为化名。)

来源:界面新闻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