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养1个娃鸡飞狗跳,有的人养5个娃岁月静好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养孩子难吗?谁养谁知道……

米粒妈之前在文章里写过,我觉得现在咱们养活1个孩子,精力和花费至少等于过去(比如1950-1970年代)养活5个。

过去,让孩子吃饱穿暖、品行端正,就是好妈妈了。现在对妈妈的要求什么样?

比医生还熟悉幼儿急疹、腺样体肥大、川崎病、喉炎等各种幼儿疾病;

比幼师还懂儿童心理学和行为学、对蒙台梭利教具、感统训练如数家珍;

比营养师还懂幼儿营养搭配,俩小时搞定一礼拜的辅食;

比侦探还仔细地每天全面搜查幼儿园视频,看是否有可疑的行为;

比英语老师还懂英文启蒙,对自然拼读、蓝思值、廖彩杏了如指掌;

比空气专家还清楚每天空气污染的大致范围,不用借助霾表,看一眼窗外就知道,正负不超过20;

比护士还精通全国疫苗生产厂家和批次,研究清楚什么疫苗必须打,什么疫苗可以不打,哪个疫苗能打进口的,哪些私立医院有进口的……

过去的父母哪操心过这些?

但其实,也不是所有人养孩子都这么难的。

春节前我和米粒爸到美国出差,因为疫情的原因,被困在美国好长时间,也因此见了不少当地的朋友。

我俩一路感慨,在美国养孩子,简直像在世外桃源

育儿成本低

跟米粒爸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哥,一家人生活在美国华盛顿州的一个小城市,表哥、表嫂都在美国的大学任教。

不得不说,他们的工作真是太清闲了

一周只有几个小时的课,其它时间做科研,由于他们夫妻俩已经拿到了终身教职,所以科研压力非常小。于是他俩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全心全意养娃。

在咱们中国,家里有了孩子以后,很多家庭就被迫开始了“三代同堂”的生活,其实也是没办法。

但在美国,不管孩子多小,都不需要跟老人同住,完全可以各自有各自的生活。

美国孩子出生一个半月就可以送到日托了,有些甚至更早。日托其实非常非常省心,早上送去、下午接走,白天什么事儿都不用操心。

虽然下午“放学”相对早一些,但像表哥家孩子去的日托中心,旁边就有个体育兴趣班。孩子们下午结束了日托,就直接去体育馆里游泳、踢球……各种活动非常丰富。

表哥家的孩子两岁左右,已经在这个日托中心“上学”一年了,几乎占尽了日托及周边配套的所有便利和优势

嫂子跟我们说,像我们国内那些花了大价钱的所谓科学早教课程,他们那边的图书馆全都有,而且是免!费!的!

除了图书馆,还有来自社区的各种支持,不只早教,还有各种兴趣班、活动设施,应有尽有。

关于学区房,米粒妈之前详细分析过北京各区(之前没看过的亲可以戳《重磅独家!北京各区学区房详细点评、升学政策大扫盲,经验教训大汇总》),到了美国,自然不能放过这个“八卦”的机会

其实,米粒爸的表哥家就买了整个城市最好的学区房。在美国,学区房可是从小学管到高中的。(天啊,家长也太省心了吧)

在美国,每个学区满分都是10分,最好的学区肯定是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是8分以上的。像表哥他们所在的城市,找一个小学到高中全是9分、10分的学区,一套学区房才花40万美金。

而且这40万美金(200多万人民币)买来的学区房可不是什么老破小,而是250平米的大别墅表哥家孩子虽然只有2岁,但家里除了孩子单独的卧室之外,还有两个儿童游戏室,每个房间都超大,空间相当富裕,各种赛车跑道,完全不是事儿。

里里外外全是游戏室,米粒羡慕得不得了

所以美国家庭一般生两三个,甚至三四个孩子其实很好理解,毕竟人家的育儿成本真的很低。

不用天价买学区房,夫妻俩工作稳定、财务自由,完全不需要老人的资助。

表哥、表嫂在大学里工作,他们现在就算出来退休后的工资了,跟现在比也没差多少。而且学校提供给他们的各种保险、医疗保障、体检等等,福利特别多特别全。

薪水高,福利好,养娃又省事、又省钱,吃喝拉撒、教育等等都不用太操心,真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五个孩子≠鸡飞狗跳

我和米粒爸因为之前在美国上学,所以那边朋友比较多。

我们有一个朋友,夫妻俩生了5个孩子,这个妈妈是真心喜欢小孩,每天在家面对5个娃还不过瘾,居然到当地的日托中心当老师去了

这对咱们来说简直难以想象,别说生5个孩子了,现在家里一个孩子,就闹得全家鸡飞狗跳了,95后全职妈妈占比更是达到了8成。(之前米粒妈还写过《95后全职妈妈占比八成?谁在逼女性回家带娃?》)

朋友家的小区▲

所以,我一直特别想知道,朋友养5个娃,还能出去工作,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去这个5娃朋友家里做客,4个大人在客厅聊天,5个孩子就坐在旁边,安静地听着。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居然不需要ipad,不需要动画片!

后来,最小的2岁孩子有点坐不住了,旁边四五岁的姐姐就给他念绘本,一本接一本地讲,说实话,真是震撼到我和米粒爸了。

到了吃饭时间,我们起身出门去餐厅。然后这5个孩子呢,各司其职,全都行动起来。

有负责关灯的,有负责锁门的,有负责检查水电开关的,大的帮小的穿衣服穿鞋,哥哥帮弟弟妹妹准备出门要带的玩具和图画本……(真的太有爱了)

咱们中国家庭,一旦生了二胎,基本是1+1>2的,负担会更重,事情会更多,辅导大的写作业,小的会来捣乱,陪小的玩游戏,大的会来争宠,日常就是各种鸡飞狗跳,凌乱不堪……

▲朋友家的儿童卧室,几个娃几个监视器,大人可以边吃饭边聊天边查看每个娃的睡眠情况

朋友告诉我和米粒爸,其实养5个孩子没那么难,因为大的带小的就是他们家孩子们日常的相处模式。

这个朋友家,别看有5个娃,家里真的非常整洁。咱们家里有一个熊孩子都已经天翻地覆了,5个孩子的家庭到底怎么做到的?

去他们家做客的时候,米粒妈发现,最小的2岁孩子把书架上的书都拿出来摊了一地,然后四五岁的姐姐就帮着一本一本放回去,按照原来的顺序摆好。

完全不是一家熊孩子和一个累瘫了的妈妈那种悲催画面好么

我们另一个朋友,也是在美国。家里3个孩子,哥哥8岁,两个妹妹四五岁。每天早上哥哥都会负责给两个妹妹做早餐,有时甚至把全家人的早餐都包了。有没有被震撼到?

为什么在国外,一个妈妈能带三四个孩子;在中国,一个孩子却让全家人仰马翻?

其实,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家长。

在国外,不管孩子多小,老人都不需要一起同住,孩子很小就可以去日托中心,生活规律,也养成了各种好习惯。

他们从小就会做各种力所能及的家务,所以如果家里再多个二胎、三胎,大的孩子就会很自然地承担起更多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不需要父母去要求,而是这样的外部环境,这样的养育方式,让家庭成员之间更平等更和谐,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共同打造一个更有爱的家。

鸡娃,手到擒来

米粒妈之前在文章里写过,国外的家长鸡娃吗?当然鸡娃。尤其是大城市,其实竞争压力明显会大很多。

这次去美国,我们带着米粒去了西雅图,正好和米粒爸的大学同学一家聚了一下。他们家两个孩子,同学夫妻俩都是西雅图最顶尖的IT企业里特别牛的架构师、工程师。

只吃了一顿饭的功夫,我和米粒爸就看出来,大城市里,确实竞争更多、压力更大。那边的中国家长之间会相互比赛,而且基本都会让孩子考GT班(就是天才班)。

美国学校里的普通班教学进度非常慢,亚洲,特别是中国家长都受不了。米粒爸的同学说,让孩子考天才班的大多是中国、日韩、印度家长,欧美孩子考这个基本就是分母。

其实这种天才班本身是为了筛选聪明有天赋的孩子,录取率只有1%左右。当地白人家长送孩子去裸考,是真的是要看看孩子是不是天才,但中国家长普遍都觉得那个考试并不难,完全有套路可循。

尤其像西雅图、硅谷那边,很多华人都是清华、北大、中科院这些国内顶尖学府毕业的,不仅智商高,而且非常擅长应付各类考试,总结考试技巧也是一套一套的。

中日韩印这些国家的家长手里都有大量的真题,会给孩子做各种针对性培训,以此来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等能力。

亚洲孩子个个有备而来,白人孩子全都裸考上阵,结果不是显而易见么。

米粒爸的同学还给我们讲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

他说他们那边最好的日托班、补习班,全都得掐着点儿抢名额。中国家长在这方面最有经验了。

比如8点开始报名抢考位,7点半,中国家长就把孩子的各种信息输入在一个文档里准备好了,8点一到,各种复制粘贴提交,8:02就已经收到确认函了。

(中国家长最擅长的就是抢考位)

而白人家长呢,恨不得8:10才起床,然后手动一点一点输入孩子的信息,如此佛系能报上名才怪呢

米粒爸这个西雅图的同学是技术上的大牛,各种IT公司都抢着挖的那种,所以也属于完全财务自由的状态。

所谓大城市里的竞争和压力,其实对于他们来说,完全能够应付得了。本身夫妻俩都双商很高,对孩子稍微上点心其实就碾压了大部分佛系家庭出来的美国孩子。

孩子们之间的竞争也基本集中在中日韩印之间,而亚洲孩子在成绩上,基本都是第一梯队的,差不到哪里。

鸡娃,对中国家长来说,简直手到擒来。

同样是养孩子,咱们养活1个,相当于过去养5个,而在美国,米粒妈看到朋友们现在的生活现状,养5个孩子,似乎比咱们养1个还容易些。

在美国,孩子很小就可以去日托中心,孩子玩的、学的,从早教到兴趣班,大部分在社区内就能搞定;

在美国,完全不需要三世同堂,没有婆媳、母女之间的育儿理念之争;

在美国,不需要像神经质一样每天担忧空气、水、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

在美国,很少有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大环境如此,即使是亚洲移民家庭,爸爸们也被熏陶、锻炼得有足够能力一拖三、一拖四。

而咱们呢?不仅没有0-3岁就能送的公立托儿所,没有百分百安全的不丢孩子的社区,没有能完全放心托付的保姆……而且即使孩子上了学,也还要对陪写作业、奥数、英语、兴趣班、学区房、一年几变的升学政策了如指掌。

咱们的妈妈,每天上班、家务、接送孩子、陪玩陪学、做手工画小报、接送各种课外班、亲子阅读、安排亲子游、催起床催吃饭催学习催洗澡催刷牙催睡觉,整天连轴转,自己连病都不敢生……

在咱们中国家庭里,如果没有老人的帮衬,就必须有一方全职在家,而99%全职在家的都是妈妈。

这就是中国特色:一个表面和谐的家庭,一定是以牺牲女性换来的,如果不想牺牲年轻女性,必然就要牺牲老年女性(姥姥或奶奶)。

米粒妈写这篇文章,不是建议大家移民,或把孩子送出国。我和米粒爸都是老留学生,但我们依然选择回国定居,也没有把米粒送出国。

(我之前特地写过几篇文章:《我为什么坚决不移民?》《为什么我坚决反对送孩子早早出国留学?》《我为什么不赞成孩子太早进入国际学校?》)

但老实说,身边总有人为了孩子移民,米粒妈虽然不是很认同,但也能理解。

在中国,养孩子真的越来越难。就拿学英语来说,米粒妈小学放了6年羊,到了初中以后才能有1500的词汇量吧,但现在很多的海淀孩子,4岁就达到了这个水平。

以后我们的孩子有了孩子的时候,估计更难。

这些年教育改革,经常减负,我相信初衷是好的,但说实话,家长的负担一点没减,反而越来越亚历山大。

从生到养,压力竞争愈演愈烈,每个环节都像过独木桥,将来谁还敢生孩子?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