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我用大米施展一些魔法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宅家一个月之后,我们居然实现了零食小甜点自由。

香香脆脆的锅巴、柔软细腻的蛋糕、糯叽叽的年糕……只用一种基础食材就能做,而且大部分人家里一定会有。

没错,它就是最常见的大米🌾😲!

自从上次研究完大米的101种吃法,我们本以为到头了,没想到还能被邱天大厨打开格局。这下,家里再也没有吃不完的剩饭了……

先来几个基础款

有手有锅就能做的零食甜点

香酥大米饼

难度系数:⭐️

只用最基础的米和油,就能做出不输旺旺的香脆大米饼,拿来下酒当零嘴都行!

做法嘛,只要有手就不会翻车:将米饭和油混合,揉成细碎颗粒状,再分成小团,用力压扁,厚度和旺旺雪饼差不多就行。

有条件的可以放点海苔碎或芝麻,更香

接下来用平底锅煎、电饼档烙,或者微波炉直接叮都可以。等米饼两面焦黄以后,刷上自制照烧汁 (料酒:生抽:糖=2:2:1,煮沸收浓),再热一下就能出锅了!

讲真,比起旺旺,自己做的米香更浓、更好吃诶……

平底锅煎的口感偏向粢饭糕,电饼档烙出来的更脆;

用微波炉的话,要把米饼压薄至1mm左右,少量多次,避免熟度不均。

传统甜品法式米布丁

难度系数:⭐️⭐️

吃过的都会忍不住感叹:明明只放了大米、牛奶和糖,怎么能这么绝啊?

这道传统法甜,普通人在家就能做,而且100%能成功!只需要把牛奶+米饭煮到液体挥发,就能收获一份软糯奶甜的米布丁……

如果时间充裕,更推荐学院派做法: 放生米+牛奶直接煮(比例为1:10),边煮边搅防粘底,大约20分钟,等到大米熟透后加糖(有条件可以来点椰奶或者淡奶油),再熬煮到粘稠,倒入碗中冷藏。

万一糊底了,马上把没有糊的部分倒进另一个锅里继续,虽然不可避免会带一点点焦味,但反而更香。已经糊得发苦的话,还是算了……

比起用米饭制作的版本,生米能吸收更多牛奶 ,奶香更浓,口感也更Q弹!

同一个配方,你还可以解锁另外两个吃法:

加点肉桂粉、蛋液拿去烤,就是土耳其式米布丁啦~ 凉冰冰,颤悠悠,米饭浸透了牛奶与鸡蛋香气,含一口会化开。

还可以把它送进冰箱冷冻,做成米饭冰淇淋。

每40分钟拿出来,用勺子均匀搅拌,重复三次, 再冻一个半小时,完成!

成品的味道,值得这么长的等待:清甜的粮食香和馥郁的奶味融合得很好。 肯定没有冰淇凌机做得细腻,但条件有限,已经很满意了~

看起来真的很像贵餐厅里的饭后甜品。

酥脆喷香的大米锅巴

难度系数:⭐️⭐️

吃不完的剩饭,就加鸡蛋做成大米锅巴吧!咬起来咔嚓作响,酥香到不行~~

原料只需要一碗剩饭(剩饭做出来会更脆,新鲜米饭也可以)、2只鸡蛋、一勺油和50g面粉,没有面粉也可以用淀粉代替,或者不放。

之所以放面粉,一是通过面筋提升粘性,二是提供酥脆的口感,和酥肉、天妇罗外面要挂一层面衣,是一样的原理。没面粉的建议尽量将大米揉碎一点,口感会更好。

把它们揉匀,根据喜好调味。然后,在案板上抹点油,将揉好的米团铺开,盖上一层油纸或者保鲜膜,再用重物把它使劲压平!压得越薄,最后的锅巴越酥脆。

将米团切成块,就可以拿去做锅巴了。如果发现米团太粘,可以把它冷冻一个小时再切,不仅更好切分,加工之后也会更脆。

现在,你有三种选择:炸、煎、空气炸锅。

最香脆的自然是油炸。锅中的油烧到180度(可以将木筷放入锅中,周围出现密集气泡,代表油温够了),就可以下锅。等到锅巴定型漂浮起来,捞出复炸直到变成金黄色。

也可以用油煎来代替。油微热就放锅巴,否则容易糊底粘连,煎到两面金黄就行,缺点是不如油炸酥脆。

如果家里有空气炸锅就更方便了,铺上油纸,180度炸15分钟,中途翻一次面,出来的效果香脆可口还少油!(甚至可以不用切成片,直接炸一整张锅巴)

微波炉我们也试过,很容易受热不均匀翻车,不推荐。

弹糯有嚼劲的大米辣条

难度系数:⭐️⭐️⭐️

是的,用大米也能做辣条!而且比原版更省事,不用油炸,也不用苦哈哈地洗面筋……

操作不难,只是要多花点时间,而且揉面团的过程超解压!

取300g熟米饭,用擀面杖或饭勺裹保鲜膜捣碎,直到它稍稍变黏,加入100g面粉(高筋比中筋更弹)、50g淀粉和1个鸡蛋,再放10g辣椒粉和3g盐调个底味。

接下来就是揉,使劲揉,直到全部材料融合变光滑(如果偏干揉不匀就加点水,但千万别多,否则成品偏硬)。最后擀成长条,厚薄和平时吃的辣条差不多就行。

想追求更极致口感的,可以多做一步:把米团用擀面杖擀平,折叠之后再擀开,重复次数越多,做好的辣条就越筋道。

切成条后,可以用刀背压出两条纹理,再放入蒸锅,冷水蒸5分钟就好了。这一步注意要把辣条分散,避免粘到一起。

蒸熟后,裹上辣椒油或你喜欢的酱料吃 。香辣中还有淡淡的米甜味,加上米饭本身的淀粉特性,口感比传统辣条更弹糯!

剩菜一锅端的米饭大阪烧

难度系数:⭐️

大阪烧,是日本关西的一种煎饼。原菜谱是用肉、蛋、菜和面糊混合煎熟,再配上酱汁吃,嫩中带脆,咸甜交织。

我们换个思路,把面糊换成米饭,同样可行,甚至更有大口吃碳水的幸福感!

它简直是消耗各种蔬菜的绝佳方式:卷心菜、胡萝卜、包菜……有啥放啥,切丝后和剩饭、鸡蛋一起混合均匀。

加盖,小火半焖半煎到底部焦脆。我们煎了大概五分钟左右,不确定的话,可以在底部成型后时不时抬起来检查一下。

底部ok之后,翻面!大厨两个铲子直接完成,卑微的我只能瑞斯拜

害怕翻车的话,可以用盘子辅助一下。

再煎三分钟,表面熟透,撒上自制照烧汁 (料酒:生抽:糖=2:2:1,煮沸收浓)就好了!

咦,不仅解决了剩饭,一不小心又一锅端了

如果你有搅拌机

就能解锁更多神奇大米吃法

糯叽叽的大米凉糕

难度系数:⭐️⭐️

朋友们,一旦用搅拌机解锁了米浆形态,那能做的东西可就太多了~

先介绍一个最最基础的大米凉糕,不用捶打,就能获得完美的糯叽叽口感,香煎凉拌都好吃!

将100g大米浸泡4小时,加入等量的清水打成米浆,放入不粘锅中,开小火边煮边搅直到熬煮成粘稠的面团。炒的越久水分就越少,口感越接近年糕。

煮好的面团搓成长条,表面刷油,沸水上锅蒸10分钟,晾凉就好了!(冷藏储存口感会发硬,最好现做现吃)

米糕的吃法很多样,可以切成丁或者条,放生抽醋辣椒油等调料凉拌;也可以切块香煎,淋点蜂蜜或红糖,可甜可咸,晶莹Q弹。

米香浓郁的大米戚风蛋糕

难度系数:⭐️⭐️ ⭐️

特殊时期,就馋一口蛋糕……如果买不到低筋面粉,用大米也能做!考虑到很多人没烤箱,邱天大厨还研究了蒸的版本。

相比普通戚风蛋糕,大米戚风的口感虽然没那么细腻,但很松软,而且米香特别浓郁,还自带大米的微甜,不配奶油都能空口炫完一整个!

做法和一般蛋糕没什么区别:只要把配方里的面粉和牛奶,替换成米浆(提前浸泡过的大米跟水1:1打匀,有条件可以把水换成牛奶),拿去烤就好。

没有烤箱的朋友,可以冷水上锅蒸15分钟,在中间插一根牙签,拔出来没粘米糊,就说明熟了。

蒸的蛋糕,刚出锅时会有duang~duang的Q弹感,冷却后口感更接近老式鸡蛋糕,绵密扎实。

因为大米浆没有很强的支撑性,成品有一些回塌是正常的。如果比较薄,还可以切片叠在一起,解锁千层戚风蛋糕喔!🍰

柔韧湿润的大米可露丽

难度系数:⭐️⭐️⭐️ ⭐️

看看这个截面,说它是低配版可露丽,不过分吧?

这个配方要有酵母,没有的朋友可以在群里吼一句,我就是这样换到的😂。

150g大米冷水浸泡2-3小时,滤掉淀粉水,之后加入20g软化回温的黄油(黄油要回温到足够柔软,以防搅打时油水分离)、3g蜂蜜、3g盐和110g清水,高速搅打成米浆,放入3g酵母,低速搅拌均匀。

将米糊放入不粘模具,锅内放40度左右的温水(摸起来略温,高于人体温36度),将模具放入锅中加盖发酵40分钟到1小时(也可以放入40度的烤箱内发酵),直到米糊的体积是原来的1倍大。

发酵好后就可以直接倒入模具进烤箱了(不粘模具也需要刷油,米浆粘性大),180度烤20分钟左右,注意观察面包表面是否干燥开裂,如果太干,可以在烘烤前喷一层水。

表皮金黄酥脆,内里满是蓬松的气泡,口感柔韧湿润,米香淡雅,特殊时期能吃上这一口简直落泪。

最后拔草一些网红食谱

物资不充足的别轻易尝试

想象中的韩式烤肉店米汁饮料

✖️真实味道:稀饭加糖

本韩料爱好者看到这个米汁,DNA都动了!只要搅打、冷藏就好,立刻按照网上的方子试做了一下。

果然,没有原版的甜酒曲或麦芽粉,还是么得灵魂啊。

右侧是经过发酵的米汁。

怎么说呢,味道更像是稀饭表层的米汤糖水,和韩料店里的米汁关系不大,当个有味道的水喝喝还行。

想象中软乎乎的牛奶大米糕

✖️ 真实味道:凝固的牛奶米粥

这个牛奶大米糕,做法看着没什么问题:浸泡一夜的大米,加牛奶和糖打成米浆,蒸30分钟就好。

但实际上嘛,口感就是凝固的稀饭,没有图片上那么诱人,也完全没有想象中的绵密细腻。呜呜,为我珍贵的牛奶感到心痛……

想象中香香脆脆的米花糖

✖️ 真实味道:偏硬的炸米

看到营销号做的大米米花糖,真的好心动……结果,我们耗费了一大锅珍贵的油,却炸出来一坨口感又硬又干,膨化还不均匀的米粒:)

研究了一下,原版的米花糖,其实是用蒸熟、阴干后的糯米制作的(俗称阴米),这样在高温下更容易膨化。如果用普通大米,能否膨化就全看运气了。

左侧是普通大米,右侧是阴米,可以看出两者质感的差异。

* * *

今天的大米花式吃法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这些食谱,能让大家在特殊时刻解解馋瘾。欢迎试做的朋友给我们返图哦!

搜狐号@企鹅吃喝指南

想要找到更多同好伙伴一起快乐吃吃喝喝?

先加鹅妹为好友~发送关键词【大厨】可以找到和你一样喜欢下厨,分享各自菜谱的小伙伴~

文 | 邱天、+7、eimo

图 | 邱天、婕婕高、卤咸、金金

设计 | Janine

感谢婕婕高和金金对本文的帮助!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