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家庭暑期游学,如何避免又被割一次韭菜?
冰川思享号特约撰稿 | 白晶晶
暑期游学俨然成了中国城市中产家庭新刚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已经演变为今天的“游万座城,花万千钱”。
“哈佛,中国孩子摩肩接踵;剑桥,中国孩子成群结队;牛津,中国孩子鱼贯而入;悉尼大剧院,满眼望去台阶上几乎也都是中国孩子……”
▲暑假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的游学队伍(图/视觉中国)
富起来的中产家庭,将暑期游学作为教育升级的新标配,成为继学区房、辅导班之外,中产家庭心甘情愿为之埋单的重头开支。
对于就读于国际化双语学校的家庭而言,暑期就是用来让孩子环游世界的,今年美国、明年英国、后年加拿大,游学的触角,伸向世界上每一个教育发达国家。
一线城市中产家庭舍得为暑期游学砸钱,二三线城市也不甘人后、奋起直追。根据携程游学平台发布“2019暑期游学消费排行榜”,从全国15个游学主要出发城市来看,广州游学人均花费11963元,居全国最高。其次是北京10380元和上海9830元。南京人均5375元,排名第9。
这种平均算法,似乎让暑期游学账单看起来没那么惊人。
实际上,根据携程数据,暑期游学,国内普遍在三四千元。海外游学,瑞士最贵,达51476元。其次为新西兰、加拿大等,均超3万元。一旦选择暑期海外游学,花费都至少要5万元起。
然而,花费不菲的暑期游学,是真能让孩子“开眼看世界”,在吞吐外埠菁华时,被名校氛围感染,受到知识的洗礼,还只是市场利用焦虑,割中产家庭韭菜的又一刀?
01
低龄游学,游而不学
在古代,农民阶层一生都被捆绑在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看天吃饭。他们的子弟不可能“游学”。只有文人雅士,有钱有闲,才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游学。
著名教育家孔仲尼老先生,可谓中国游学风气的开山鼻祖、游学派的巅峰人物。
仲尼少时游学,刷了履历,涨了见识,把“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一众名师一网打尽;中年游学,杏坛讲学,带了队伍,扬名立万,顺便给后世学子,留下家喻户晓的若干考试必背篇目。
▲孔子周游列国(图/网络)
古人游学,都要自带“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周游列国的前提是已经成年,能为自己负责了。
现在的游学低龄化倾向,却是父母埋单,让一帮遑论建立三观,就算生活自理都成问题的熊孩子,满世界“捣乱”。这也是暑期游学陷入“游而不学”的主要原因。
根据携程《2017-2018年度中国游学旅行报告》数据显示,2017-2018年用户初次体验海外游学平均年龄为12.1岁,比2015-2016年下降了0.8岁。《2018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发展报告》数据则显示,海外游学孩子以初中生最多,占比38.2%,小学生则已占12.7%。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与其说是暑期游学,还不如说是暑期旅游。
根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何女士花了3万多元为孩子报了一家机构的美国游学项目,结果“跟当初宣传的差距很大。正赶上美国学校的假期,培训机构租了一个中学的会议室,又请了几个当地的孩子陪读,感觉就像’演员’演戏。最期待的哈佛、耶鲁大学之行,只是到学校参观了一圈。”
十几岁的孩子,如果缺乏正确引导,跟团“游学”的状态就是“基本上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回家啥都不记得。”
除了走马观花、游而不学,低龄化游学还陷入年龄越小、花得越多的怪圈。
同样是游玩美国东西海岸20日的线路,普通旅行团只需要三万元左右,而游学夏令营则需费四万多元,里面的差价成了中介机构吃掉的利润大头,也是中产家庭花的冤枉钱。
不少中介机构主打的,所谓住在寄宿家庭、感受本土文化,只不过是在老外家里住一晚。这种游学团,吃住条件都很简陋,有的甚至让孩子晚间在大巴车上过夜,整个旅行团也几乎全是中国孩子,就算找几个外教或者到国外中学插班听一两次课,意义也不大。
▲中介机构贴出的海报(图/视觉中国)
还有许多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研机构、实验室的资源,成了游学中介机构口中的独家资源,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参观,也是割中产家庭韭菜的大忽悠。
目前,市场上的海外游学产品,内容上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到国外知名高校的游览和交流;二是插班式纯学习类游学;三是半研学半旅游的体验式游学;四是夏令营和冬令营式特色游学。
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对于小学、初中学生而言,心智尚不成熟,自理能力也相对较差,如果希望他们能从游学中学有所得,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
换句话说,对低龄孩子来说,与其砸大钱去跟风游学,还不如真正用心感知身边花花草草来得有意义。我曾看过一位家长,记录与孩子一同出游的经历,哪怕去家门口的小公园,都鼓励小朋友用画画、文字的手账记录所知所感,让孩子从点滴中感知世界。效果比盲目攀比跟风,比谁报的暑期游学团时间长、价格贵、打卡的世界名校多,高明不知到哪里去了。
02
夏校,国内外哪个真香?
如果说,低龄游学,游而不学的锅,还能让一门心思赚钱的中介机构背一会儿的话。对于16-18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暑期游学能否学有所成,关键还在家庭和学生本身。
不论是那些早就决定申请国际学校的私立学校学生,还是那些犹豫不决,不知道是走高考华山一条路,还是出国试一试的“骑墙派”,暑期游学都应被视为关键选择。
从提供暑期游学产品的中介推荐榜单上来看,美国是中国学生的首选留学目的地。
▲斯坦福大学(图/图虫创意)
美国的游学产品主打“名校+名城”,名校如西部有斯坦福市的斯坦福大学、圣迭戈市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东部有波士顿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波士顿大学,纽黑文的耶鲁大学等;名城如纽约的华尔街、自由女神、第五大道,华盛顿的白宫、国会山庄、各类博物院等。
国外的暑期游学,又称夏校制度,也就是Summer School,早已有之。是指美国及欧洲顶级大学在夏天提供的短期课程,以前只对高中生开放,现在有很多课程向本科生、研究生和成年人开放。大致分为两类:
其一,学分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科兴趣或专业意向选修大学学分课程,适合学术能力强且专业意向强的学生。
其二,主题夏令营:适合对于某一学科领域、演讲辩论或艺术有特殊热情的学生,通常不提供学分,而且时间较短,一般为两周左右。
与国内高校招生习惯于一考定终身不同,国外大学多以申请制为主。从刷简历的角度来看,暑期游学也就是国外的夏校制度,更显得意义非凡。
国外顶尖名校的夏校课程,一般也由学校的授课教师或是相关领域的教授来讲授,这是学生接触学术界一流大咖的好机会。如果在夏校上课期间,能通过提升个人软实力,得到知名教授的肯定,进而拿到学界大牛的推荐信,也相当于一只脚踏进了名校。
图/图虫创意
除了接触国际顶级名校的一流名师,进入名校的夏校,也能结识一批同样优秀的学子。例如成功申请到哈佛、MIT等国际顶尖高校夏校的学生,基本配置都是:雅思7+(托福110分);SAT1500的人;已经修了几门AP;有多年的社会活动经历;体育成绩良好;至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好。
如果单看国际名校夏校招生标准,看上去还似乎语焉不详的话,那么参照清华大学2019年暑期学校招生简章,我们就会明白名校的夏校有多难进了——清华大学暑期学校是针对全国优秀高中生开设的暑期项目,报名资格中要求,对象是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学业综合排名位于年级同类学生前3%。具有学术理想和潜质,在某方面有突出才华并取得一定成果。如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并获得奖励等等。
当然,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攫取者。申请名校的夏校,难度很大,有些高校不仅需要雅思托福成绩,还要考察学校背景和个人简历。自然,由此衍生出不少外国“野鸡大学”,设置价格高昂的游学项目,让某些不明就里的中国家庭为“克莱登大学”埋单。
总而言之,暑期游学千般好,家长砸钱少不了。如果真能让孩子开阔国际视野,拓展人生的维度还好,怕就怕钱没少花,却陷入砸钱刷简历甚至是花钱当冤大头、高价只是旅个游的尴尬。(冰川思想库)-搜狐号)
本文由「
黔新网 」 原创或整理后发布,欢迎分享和转发。
原文地址:
https://www.qianxinnet.com/kejijiaoyu/6875.html 发布于
2019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