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18年全国24省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超50%

在教育部5日举行的通气会上,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5日指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6岁儿童、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近视率分别为14.5%、36.0%、71.6%、81.0%),15个省份近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省份近视率超过50%。

资料图:医护人员检测孩子们的视力。中新社发 韩苏原 摄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一年多来,全国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积极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和初步成效,实现了精彩开局。主要进展和初步成效包括以下方面:

——建立了组织领导体系,细化了任务分工。指导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了近视防控方案。

——签订了责任书,压实了主体责任。教育部、卫生健康委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了近视防控责任书,明确职责任务。

——摸清了近视底数,明确了防控目标。经核定,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6岁儿童、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近视率分别为14.5%、36.0%、71.6%、81.0%),15个省份近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省份近视率超过50%。

——落实了减负措施,规范了电子产品使用。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三十条”,从源头落实近视防控。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以游戏促使幼儿快乐成长。改革高中育人方式,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推动学校科学规范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产品,控制使用时长。

——深化了教学改革,强化了体育锻炼。推动地方和学校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校内体育活动,引导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

——带动了家长参与,发挥了家庭作用。

——深化了宣传教育,传播了健康知识。组建了85名专家组成的全国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研制了宣讲大纲,举行了集体备课,开展了300多场次宣讲,覆盖学生和家长2000万人次。持续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和全国“爱眼日”活动,通过报纸、专题网页、公益广告、短视频、动漫、微课等载体和形式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网络、自媒体等平台集中宣传推介各地近视防控经验。

——加强了队伍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培养1000余名“种子”教师,辐射带动3万多名教师和校医。30所高校增设眼视光医学等学科和专业。69所高职院校设置眼视光技术专业点,招生4800余人。设立40余项青少年视力健康研究课题。加强眼科学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认定首批省部共建眼视光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加大了财政投入,保障了工作经费。2019年新增全国近视防控工作专项经费1680万元。吉林省投入1380万元,为学校配备视力检测装备。

——启动了改革试验,探索了方法路径。强化示范引领,认定113个地级市和县(市、区)为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市、区)。

——明确了考核细则,完善了评价导向。教育部牵头、九部门建立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强统筹协调、综合管理和督促检查。以签订的近视防控责任书主体内容为依据,研制《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办法》,明确2019年和今后开展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细则和要点。把近视率、教室照明卫生标准化建设等作为认定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县重要内容。将视力作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与监测重点项目。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指出,当前,还面临着部分地方政府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近视矫治市场和产品亟待规范、宣传教育有待精准落细落小、借鉴国际有益经验需要加强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下一步,计划重点推进四项工作:

——用好“指挥棒”,落实评议考核。印发近视防控评议考核办法,抓住省级人民政府“关键主体”和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组织实施首次全国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带动各级人民政府逐级抓好落实。

——打好“组合拳”,发挥好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推动近视防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突出问题导向,协调行动。推动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加强市场监管,驱逐近视矫正不良产品和机构,保障人民群众权益。推动科技、医保、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加入联席会议机制,发挥职能优势。

——建好“宣传队”,精准实施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各级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作用,分众化、精细化宣讲,传播好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家长和全社会用眼护眼意识和能力。

——抓好“主阵地”,凝聚各方力量和智慧。切实凝聚政府、校长、老师、学生、家长、医疗卫生机构的力量和智慧,抓住学校这个近视防控“主阵地”,持续防控。研究借鉴近视防控国际经验和有效管用方法手段。

来源:澎湃新闻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