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最当红少女品牌Forever 21将破产!快时尚寒冬真的要来临了?

Forever 21不再forever了。

日前,有消息称快时尚品牌Forever 21正在准备申请破产,消息指出forever21此前一直在与一个顾问团队合作试图调整债务结构,但是这一项工作的推进面临困难,因此Forever 21可能申请破产保护。

创办于1984年的Forever 21一直是美国标志性的快时尚品牌,它因为平易近人的价格以及频繁的上新受到年轻人的欢迎,连锁店几乎遍布全球。

创办以来,Forever 21 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到1995年,其门店已经遍布美国。2015年,其市值达到了44亿美金,连锁门店也扩张到全球,巅峰时期在全世界拥有近800家门店。其旗下还创立了许多子品牌,如21Men、Love 21、Faith21等,商业版图迅速扩张。

以“快时尚”为特点的Forever 21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迅速衰落的危机。

Forever 21的溃败在中国市场上有着明显的体现。Forever 21在2008年曾尝试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因为专注下沉市场的定位不准以及产品质量不过关等问题未能成功在中国市场扎根,于2009年退出。

2011年,它再次卷土重来,此次重新进入中国,forever 21顺应电商发展的节奏,先后开通了中国官网以及天猫旗舰店,并且把目光瞄准了大城市和核心商业圈,2012年在北京王府井APM购物中心开设了面积近2500平米的门店,同年上海南京东路近8000平米的实体店也随之开幕。

此番进入中国也未能长久,今年4月,forever 21的中文网站、天猫、京东旗舰店相继关闭。线下门店也大力促销清仓,天津、杭州、重庆等地的门店接连关闭。今年5月初,位于上海南京东路的旗舰店也完成了最后的清货工作准备撤离,空空荡荡的店铺暗示了forever 21将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上海南京东路的Forever 21旗舰店

其实在中国之前,forever 21的溃败早有预兆,从2016年起它就先后退出了英国、比利时、法国、德国等国家。福布斯数据显示,forever 21在2017年销售额降低了14%,关闭了近200家线下门店,亏损近4亿美元。

Forever21的状况实际上是快时尚行业的一个缩影,此前Topshop、New Look等品牌也相继退出中国,H&M、ZARA的增长速度也逐渐放缓。Zara母公司Inditex发布的财报显示,2018年其销售额增幅为3%,相比于2017年的9%明显降低。

快时尚品牌们出了什么问题?

快时尚兴起的背景在于对秀场设计的快速模仿,这常常使得快时尚品牌们陷入抄袭的风波中。比如2018年Gucci就曾起诉过forever21,称其使用了与Gucci标志性配色和图案相似的设计。

Diesel母公司OTB起诉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抄袭其Diesel牛仔裤、Marni凉鞋设计的案件也获得胜诉。

Diesel旗下的Diesel牛仔裤、Marni凉鞋

左Valentino 右 ZARA

随着消费者版权意识的增强以及品牌观念的转变,这种靠着“抄袭”大牌快速出品的时代已经过去,品牌认同变得尤为重要,近两年各种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兴起也说明了这一点,相比于各种大牌的仿品,消费者更愿意为原创设计买单。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Z时代们追求独特与个性,千篇一律的设计以及随时可能撞衫的尴尬让消费者对这些快时尚品牌不再青睐。

同时,所谓“快时尚”,够新够快够便宜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但是随着而来的是对质量的忽视。相较于低廉的价格,品质成为了消费者的新追求,毕竟无论是再便宜的衣服,如果出现白T变透视,毛衣满身起球这样的硬伤,恐怕也难以维系住消费者。

此外,伴随着快时尚品牌的全球扩张,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问题也成为一大挑战。Forever21发家于美国,其设计也偏向于欧美,一些衣服的腰臀比对于北美的翘臀辣妹来说确实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相对较为平板身材的亚洲女性来说可能就不那么合适了。此外一些衣服的设计太过夸张或暴露,没有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与接受度问题。

一些快时尚品牌已经开始尝试解决这一问题,比如H&M多次推出亚洲限定系列,更适合亚洲人的体型和审美。

H&M于2017年推出的亚洲限定系列

当然,为某一个市场单独设计与生产必然也会带来成本的增长,这也是快时尚品牌们需要权衡和考量的因素之一。

另一个方面,快时尚已经过了跑马圈地、迅速扩张的发展阶段,一味地增加线下门店的数量可能带来额外的租金成本、人力成本负担,不断开店的方式并不能挽救品牌发展的颓势。尤其是电商崛起正在给以线下零售为主的快时尚品牌带来严重的冲击。

在各方面的压力下,快时尚品牌要如何守住自己的地位还需要品牌们做出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来源:搜狐时尚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