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长假接近尾声!在外就餐警惕吃出来的疾病–戊肝

“吃团圆饭,过团圆年”是每个在外游子一年当中最期盼的事,尽管时光匆匆,我们又将起程为梦想而奔赴,但时刻惦记的依旧还是母亲亲自做的年夜饭,这是一份夹杂着亲情的乡味。

离开家乡,投身于事业中,忙碌是无法避免的,外卖的订单就这样如约而至。殊不知一种容易被人忽略的肝炎病毒——戊肝病毒正在伺机而动,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如果在外就餐或食用了“不干净”的食物后,出现了食欲减退、腹胀、乏力 、眼黄尿黄等症状,那可得小心了,这极有可能是患上了戊肝,如果症状愈发变得严重,就只能通过保肝进行治疗了。

那究竟什么是戊肝呢?

戊肝其实是由戊肝病毒(HEV)引发的一种急性病毒性肝炎。属于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就统计来看,全球每年约有2000万例新发HEV感染,且报告发病数已连续10年超过甲肝,病死率10倍于甲肝,居急性病毒性肝炎首位。

通常情况下HEV会经粪-口、血液、母婴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其中粪-口传播最为常见,一旦误食了被HEV所污染的水源或是被污染的食物就极易感染,生食含HEV的牛羊肉及动物内脏等都可能产生食源性传播,此外,在家做饭时,采取刀具、案板等厨具的使用生熟不分进而污染蔬菜和水果也会感染HEV,进而转变成戊肝。

得了戊肝后会有什么样的临床表现?

戊肝的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主要的症状是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黄疸。由于一般症状类似甲肝,所以常常被人们误认为是甲肝,其实戊肝的致死率更高,尤其针对基础肝病人群、老年人和妊娠期女性,尤其是妊娠中晚期的孕妇,戊肝的致死率甚至高达20%,出现早产、死胎、产后大出血等可能性也非常大。

目前来说,诊断是否感染HEV的方法主要通过病原学检查来诊断HEV感染,需筛查抗-HEV IgM和抗-HEV IgG的相关指标。其中抗-HEV IgM阳性是急性HEV感染重要标志;而单纯抗-HEV IgG阳性通常提示既往感染。

戊肝难判断且易感染又该如何预防呢?

其实患有戊肝时是无需过度紧张的,可通过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饮食搭配如利巴韦林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一定情况下会取得好转。但家中如果有老人或孕妇的情况下则不能掉以轻心了,因为一同进食和密切接触都有传播HEV的风险。

就此而言,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经常出差或在外就餐的话,接种戊肝疫苗来预防HEV将成为首先,此外为优先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专家建议畜牧养殖者、疫区旅行者、餐饮业人员、集体生活者等应优先接种戊肝疫苗。如果已经发现自身肝功能异常,一定要积极排查急性HEV感染。

就目前而言,世界上唯一的戊肝疫苗仅有我国才有,接种后1年内保护率高达100%,4.5年内,疫苗保护率仍高达93.3%。接种戊肝疫苗可诱导强大的免疫反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通过我国最新版戊型肝炎防治共识建议可知,戊肝疫苗的接种程序为0、1、6个月,适宜16岁以上人群接种。

春节过后,人员流动较大,各类疾病高发,为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以家庭为单位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疾病的感染!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