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是“环保”肉?人造肉安全风险或比想象严重得多

文 / 周亦川 编 / 袁月

在实验室使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培养体外的“人造肉”,也被其支持者称为“环保肉”,称这种肉类将掀起一场“食品环保革命”。但是,据medicalxpress网站11月30日报道,《可持续食品前沿》杂志一项新研究提示,“人造肉”或许没有那么安全,存在一系列的食品和环境安全风险。

我们把时间回溯到2013年,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教授Mark Post展示了首个由人造肉制成的汉堡。自那时起,基于“细胞农业”而不是畜牧业创造消费肉类的梦想得到了动物权益活动者的支持,目前已有很多初创公司,得到不少食品行业知名人士赞助,期望在2020—2022年生产可接受的价格的牛肉、禽肉或鱼肉。美国FDA也于2018年建立了监管框架,为这些产品营销开辟了道路。

那么,人造肉究竟将成为一场食品革命,还是不可能的乌托邦?

研究作者,英国牛津大学物理系,大气,海洋和行星物理系John Lynch博士介绍,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数据,常规肉类生产占用了温室气体排放的18%,土地使用的30%以及全球水消耗的8%,比例较高;据估计,2050年肉类消费量将翻一番,而目前的产量已逾峰值。

以牛肉为例,牛肉的“生物转化率”约为15%,也就是说,要生产15克肉需要消耗100克植物蛋白。那么,为了解决肉类不足的问题,生产效率还要进一步提高。过去曾有人提出使用植物或昆虫蛋白制成肉类,但由于文化观念,模仿肉类味道和质地的困难,这些替代品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人造肉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方法。它的生产过程将显著降低肉类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动物传染病的风险,并且细胞培养的肉味道与普通的肉很接近。

人造肉的生产过程需要用到十分复杂的生物工程技术。首先,我们从成年动物肌肉中分离出少量“卫星细胞”,它们虽然不是肌肉细胞,但可以参与细胞再生,在某些激素的作用下可以繁殖分化为肌肉细胞和干细胞。在含有营养液的无菌生物反应器中,卫星细胞受到生长因子刺激快速增殖,转化为肌肉细胞,并组装成为肌肉组织,最后就成了一块人造牛排。与传统肉类相比,生产相同重量的人造肉,将减少78%—96%温室气体排放,7%—45%的能源以及82%—96%的水。

但是,Lynch指出,我们不能用以上几点片面计算人造肉的成本优势,如果算上细胞培养所需设施的能源成本,那么实验室种植肉类的的影响可能大于牲畜。

Lynch说,动物具有免疫系统,可以保护动物免受细菌和其他感染。但是细胞培养肉类比这复杂得多,在营养丰富的环境中,细菌繁殖比动物细胞快得多,为了生产细菌比肉还多的一块牛排,就需要高度的无菌性。在生物制药工程中,细胞培养要求高度控制消毒的“洁净室”操作,还需要使用一次性的塑料材料确保无菌性。因此,避免人造肉污染的同时,还产生了塑料废物,这对环境也不友好。尽管一些材料可以用不锈钢制作,可以蒸气灭菌或使用杀菌剂,但这些处理也有环境成本。——尽管很少有生物制药业对环境影响的研究,但有数据表明,其碳排放量可能比汽车工业高55%。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牲畜不仅可以生产肉类,还有许多其他功能。它们可以消化掉人类无法处理的大量植物废料并生产肥料,从而让牧场捕获并储存碳。如果把这些肉类生产过程换成人造肉,那么这一长期环境成本需要再次评估。

还有一点风险来自于培养所用的激素和内分泌干扰物。试想,动物肌肉是在缓慢生长的,并且肌肉的卫星细胞繁殖也需要时间。那么为了在短短几周时间内获得几年长出的动物肌肉,就需要使用合成代谢性激素在内的生长因子连续刺激细胞增殖。

我们知道,这些激素存在于动物、人类以及常规肉类中,它们可以刺激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导致肌肉增加,过度接触会带来危害。欧洲食品安全局要求农业生产禁止使用生长激素,那么这些激素在人造肉中的最终含量会有多少?

另外,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常用塑料产品的毒性,其中含有的内分泌干扰物可干扰破坏激素系统,可以从塑料转移到食品中。目前,我们在塑料容器中生长的细胞培养物中,也发现了相同的现象。除非严格控制细胞培养生产人造肉的过程中的塑料制品,否则这些肉类有可能已被内分泌干扰物所污染。

Lynch说,人造肉被当做一种高科技产品,有着生态和道德责任的潜力。但是,它必须在世界市场上获得竞争力,才能成为传统肉类的替代品。也就是说,要提供给消费者可承受的价格,也要为生产者提供合理的利润,这就需要大批量、低成本的生产技术。实验室环境规模和工厂环境规模有很大的区别,在规模增长的同时,生产人造肉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还需再次评估。

来源:搜狐健康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