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冷冷,除了钻被窝还能怎么过冬?

前几天,2021年的首个寒潮来了

我国大部分地区冷上加冷

多个省区市气温创下新低

在这样寒冷、压抑、萧索的日子里

无论是雪虐风饕的北方

还是阴湿寒冷的南方

大多数人都更喜欢在家里“猫冬”

看书、睡懒觉、刷手机……

但放眼全中国

其实各个地方的人们

都有着极具特色的过冬方式

采冰

《诗经%uB7豳风》云: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周礼%uB7天官》云:

“凌人,掌冰;

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

早在三千年前

热爱生活的古人就在寒冷的冬季

将冰块从江河湖泊里打捞出来

精心地收储于地下深深的冰窖中

今天,我们只能在唐诗宋词中一窥当时的端倪:

“翠盘擘脯胭脂香,碧碗敲冰分蔗浆”

“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无论是士大夫的文艺奢侈

还是布衣平民的烟火人间

采冰可谓是承载了千年的温暖记忆

摄影/施正威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4月)

在我国

北纬30度以北的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区

在冬季都会出现结冰现象

但要达到采冰的程度

冰层厚度至少要在20厘米

大规模的采冰要到30厘米才可

东北新疆青藏高原均可达到标准

东北淡水资源丰富

采冰完全是因其独特的 冰灯文化

新疆较为干旱

采冰主要用于来年夏天 做冷饮

比如维吾尔族的“撒浪刀客”

乌孜别克手工冰淇淋

锡伯族夏饮“雪花凉”

……

青藏高原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冰块则是山区牧民的 固体水窖

摄影/肉却合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4月)

冬季牧歌

与大部分地区人们“猫冬”的习惯不同

牧民的冬天特别忙,生活也特别艰苦

一年当中的大部分时间

内蒙古草原都是金黄或白色的

这里的冬季气温在零下20℃到零下40℃

有时候,一场暴风雪灾害的袭击

就会让很多牧民损失惨重,一夜间倾家荡产

但如果赶上无雪的冬季

牧民和牲畜将又可能会遭遇饮水困难

由于内蒙古草原的冬季漫长

因此能否在合适的冬牧场顺利度过冬季

是关系到牧民和牲畜生死存亡的大事

储备过冬草料、躲避酷烈的寒风、伺候牲畜

……

牧民会忙得热火朝天

整个冬天,钢苏和每天都要给牛做玉米窝头补充营养

摄影/舒泥,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5月

做泡菜

泡菜、腌菜、酱菜……

任你如何称呼它们都好

这些在调料汁液中“泡过澡”的植物类食品

正是冬季里最应景的美味

瓜果蔬菜不便储存

严寒时节又少有产出

于是它们就被制成了泡菜

冬天尤其成为吃泡菜的旺季

——上千年来人们莫不如此

腌渍既是一种古老的食物保存方法

也是人们追求美味的手段

按照腌料的不同

泡菜可大致划分出

盐菜酱菜糖醋渍菜这三大类

这三个大类分布广泛、菜品繁多

构成泡菜家族的绝大多数

此外都可算作“其他”

包括糟渍菜、虾油渍菜等地方特色的小类

无论大类小类

无一不是各地特产的菜品和腌料强强联手

凝结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美食智慧

(图自《博物》2014年12月)

泡温泉

冬天泡温泉别有一番情趣

在山中积雪的湖泊中、

在怪石嶙峋的峡谷山峰间、

在雄壮的瀑布旁……

身体被从地下涌出的热泉紧紧拥抱

水又从背上汩汩地涌出

泉池散发着蒸腾的热气

宛如仙境

古代中国人把温泉看成是

天神赐予人类的“圣水”

温泉洗浴发展到唐代

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时尚

到了清朝,康熙大帝玄烨更是乐此不疲

他刚当皇帝的时候,不过是十六七岁的少年

却已经对温泉情有独衷

每年都喜欢到北京周边的

赤城、遵化和小汤山三个温泉“坐汤”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0月)

中国的 地震带也是 温泉高度集中的地区

这些温泉主要分布在:

西南地区的

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西北地区的

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华北地区的

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渤海湾

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冬储大白菜

大白菜在冬日成熟,颇是耐寒

所以在古代它还有一个名称

——“菘”

冬天

北方地区冬天降水减少,大地封冻

举目望去,鲜有绿色

北方人常常一次性购入上百斤的大白菜

即是所谓的冬储大白菜

冬储大白菜是民生大事

哪怕在今天

纵然是农贸市场、果蔬超市已经十分便利

依旧还是会有不少人选择一次性大量购买

买来的大白菜怎么存储呢

有的人家里会单独辟出一间屋子来

将白菜靠墙摆放成“半壁江山”,十分壮观

这间屋子里没有暖气

室温和外面动辄零下十来度的气温相差无几

而白菜储存的适宜温度是-2~2℃

所以还要再在上面铺盖一层厚棉被

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一下,剔除烂掉的菜叶

也有人家会专门挖出一个地窖来存放大白菜

然后这些大白菜将陪伴人们度过整个冬日

直到来年开春

(绘画/年高,图自《中华遗产》2015年01月)

以食驱寒

提到冬季驱寒的食材

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羊肉

羊肉的温补效果人人皆知

《本草纲目》中记载

羊肉可暖中补虚,补血益气

直到如今,在冬至日来一碗暖身的羊肉汤

依然是 四川地区许多家庭的保留节目

羊肉等食材虽然滋补

但若是未经处理,难免有腥膻之气

这时候,就轮到各式调料出场了

冬季药膳中,最常见的调味食材莫过于

姜的滋味辛辣却含蓄

拿来配别的食材

它能安安分分地履行去腥除膻的职责

绝不喧宾夺主

商朝大臣伊尹赞其“和之美者,阳朴之姜”

姜之外, 花椒是古人常用的另一种祛寒调料

在崔寔的《四民月令》中可知

当时已有“元旦进椒酒、柏酒”的习惯

除了椒酒之外,民间还有在正月饮屠苏酒的习俗

据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记载

蜀椒也是屠苏酒的重要成分之一

杜甫《杜位宅守岁》诗中还有这么一句: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可见花椒是春节不可缺少的一味食材呢

当归生姜羊肉汤,可散寒暖胃

摄影/云影,图自《中华遗产》2017年01月

养个蝈蝈好过冬

冬日,外面北风呼啸

晒足了太阳的蝈蝈卖力演奏

有节奏的“啯啯啯啯”声响起

在漫长的冬天里能够听到阵阵悦耳的虫鸣

可真享受

这里说的蝈蝈是 冬蝈蝈

而不是那种夏天挑个扁担

两头挂满了小竹笼卖的夏蝈蝈

立秋前的称夏蝈蝈,立秋后的称秋蝈蝈

再之后的隆冬季节

从暖房里培育出来的才是冬蝈蝈

市面上最常见的蝈蝈,正式名优雅蝈螽

与斗蟋、油葫芦并称中国三大鸣虫

蝈蝈主要分布在北方山区

寿命3个月左右,所以又被称作百日虫

蝈蝈器具大全

老北京养冬蝈蝈讲究装在“葫芦”里

葫芦还兴自己手工制作

(图自《博物》2016年12月)

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过冬姿势

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过冬特色?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