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州构建“三大体系” 推进脱贫攻坚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贵州省黔西南州结合州情不断探索实践,建立了指挥、作战、督战“三大体系”,形成了纵横有序、统分结合、既督又战的脱贫攻坚机制,推动全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建立了纵横有序的指挥体系。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召开,正式吹响了脱贫攻坚号角。12月7日,贵州省召开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提出了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会后,黔西南州迅速建立了纵横有序的指挥体系。一是在州、县、乡三级分别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村级设立了脱贫攻坚一线指挥所,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动力,统筹指挥调度各级脱贫攻坚工作。二是横向建立了“1+N”(即州县乡村四级脱贫攻坚指挥部再加多个工作组和工作专班)统分结合指挥体系。三是构建了分关把口指挥体系,即按照地域把全州9个县(市、新区)划分为五大区域,分别由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及兴义军分区负责包保。并按照各区域,签下责任状,列出脱贫攻坚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

黔西南州脱贫攻坚指挥部调度会

其次,不断强化统分结合作战体系。以乡镇、行政村为单位,将乡、村挂点领导、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村支两委干部、帮扶责任人、村民小组组长等各方力量聚合起来,形成了责任清晰、分工明确作战格局。一是由“一把手”挂帅,始终坚持州县乡三级脱贫攻坚“双组长”负责制,压实一把手“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不断健全州县乡三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制及村级指挥所所长、第一书记、村主任责任制。二是“四办合一”,合力作战。为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2019年,黔西南州将州县两级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扶贫开发办公室和东西部扶贫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办”进行整合,形成了工作合力。三是实行州县两级专班分类作战。结合全州实际情况,州级脱贫攻坚指挥部设立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保障等18个工作专班,明确了各自的职责,采取分类协同的方式,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四是集中优势力量,深入一线作战。选派了3200余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进驻到629个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同时还派出57000余名干部下沉到村组开展工作,集中力量攻坚克难。2019年,州委、州政府明确由已摘帽的兴仁市、安龙县和非贫困县兴义市党政“一把手”牵头,组建了3个脱贫攻坚“同心助攻团”,选派了93名干部到贞丰、普安、册亨三个县支持和帮助脱贫攻坚。2020年,又以同样的方式从全州选派196名县处级干部、乡镇主要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组建“同心助攻团”,与晴隆、望谟两县协同作战,开展帮扶工作。另外,全州公安司法机关组建的“百人护航队”,也深入脱贫攻坚一线,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矛盾纠纷化解、治安整治等工作。州科技部门还抽调技术专家,组建脱贫攻坚“科技先遣队”,深入全州629个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助力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提升技能,实现脱贫致富。

黔西南州赴望谟县“同心助攻团”座谈会

再次,建立了完善的督战体系。今年以来,州委州政府根据《贵州省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制定了《黔西南州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实施方案》,对全州未摘帽的晴隆、望谟两个深度贫困县及有剩余贫困人口的67个乡镇和618个行政村以及36个新市民居住区的教育和医疗卫生配套建设项目开展了挂牌督战,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一是领导带头督战。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走访督查了贫困发生率高于30%的21个贫困村,同时,州委各常委也走访督查了贫困发生率高于20%的53个贫困村;对已脱贫摘帽但还有剩余农村贫困人口的贞丰、普安、册亨等县,则由州人大、州政协进行挂牌督战。另外,县级常委班子成员也对相关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了走访督查。二是上下联动督战。统筹整合省州县力量,对所有有剩余贫困人口的行政村和贫困户开展全面的挂牌督战。对督战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制定责任清单和帮扶清单,积极进行整改落实。三是部门分类督战。将扶贫、教育、公安、卫健、医保、住建、水务、农业、财政、民政、人社、移民等部门力量整合,组建巡回督战队,落实主管责任,确保督战取得成效。四是聚焦党建强督战。探索建立了“党员干部激励机制”及创业带富、小康建设、教育扶助、文明示范、防贫扶助等方面的激励保障机制,按照“一方牵头、四方共建”模式,扎实推进“强党建、稳脱贫、奔小康”示范创建挂牌督战工作。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员干部帮助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搬入新家

据中国社会扶贫网公示情况显示,目前黔西南州有6个村在资金、物资、消费扶贫、就业扶贫4个板块上与全国1113个挂牌督战村相比均排在前列。今年10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乡村发展与脱贫攻坚论坛上,黔西南州望谟县坡头村在论坛上作了交流发言,向大家分享了该村的扶贫经验。该州扶贫示范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效得到了论坛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文/郑珺玮 朱萌萌)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