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告诉我们:良好的母女关系是如何治愈一生的

喜剧演员贾玲为怀念母亲而导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票房已经超过20亿,成为了今年贺岁电影的一匹黑马。有观众说,观影时感性完全压倒了理性,“在电影院哭得泣不成声”。也有观众看完电影后的第一反应是,我要给妈妈打电话!

母爱是如何治愈一生的

《你好,李焕英》讲的是一对母女之间相互成全、相互奉献的故事。这部电影的剧本,贾玲筹备了三年多,加入了许多真实的母女相处细节。

2001年,刚考上大学的女孩贾晓玲(贾玲 饰) 突然回到了1981年,与年轻时代的妈妈李焕英(张小斐 饰) 相遇。故事改编自贾玲的亲身经历:2001年,19岁的贾玲考入中央戏剧学院,但刚入学一个月,母亲却突遭意外离世。

母亲的离开成为贾玲一直难以解开的心结。

子欲养而亲不待”,影片里无不表达着贾玲本人的遗憾:在贾晓玲眼中,自己成绩不算好、干饭第一名,是个总不给母亲长脸、不让母亲省心的不上进女儿。在母亲遇到意外之前,自己许下的宏图大愿都还没让她看到。

所以回到1981年,晓玲拼命地想让李焕英快乐,帮她买下厂里第一台电视机,使劲撮合母亲与厂长儿子沈光林的爱情,希望她换个老公、换个女儿,这辈子不要再活得那么累……

贾晓玲总想着,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自己就能改变母亲的生活,以为换一种生活,母亲会变得更富有、更幸福一些。 一开始和李焕英的母女情,到穿越之后发展成姐妹情,初心都是简单的:我想让你高兴。

这是一部让人笑中带泪的影片,片中妈妈一句“宝儿”“我的女儿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这句朴实真挚的话,成了很多观众泪水决堤的时刻。

这世界上,只有妈妈最关心你是否健康,是否快乐,而那些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和认可,在母亲这里,都微不足道。哪怕你一生平凡,在母亲眼里,也是最优秀、最耀眼的那个。

豆瓣影评区,一条短评收获了上万人点赞:你以为你已经很爱很爱妈妈了,但妈妈远比你想象中更爱更爱更爱你。”

不是所有的妈妈都是李焕英。也不是所有的妈妈都能在女儿说出“我以后肯定有出息”这种看似不着边际的幻想时,还能坚定的回应“那肯定的”。

总有人说,每一个孩子身上都延续着父母的期盼,一出生就继承着要让父母满意的使命。在无法避免的比较里,孩子似乎成了一种可以分出输赢的武器,而大人们总是谈论和夸赞着“别人家的孩子”。

贾玲和很多人一样,不够优秀,不够完美,没能成为父母在饭桌上的谈资,没做一件让妈妈高兴的事。

“我的女儿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世间一切万物都自有它的伟大和渺小,妈妈却只想在你伤心难过时,在你沮丧自我怀疑时,稳稳的接住你。

她给你最坚固的港湾,然后只身走进风雪里。“我觉得我这辈子挺幸福的,你怎么就不信呢”。电影里,妈妈放弃可以更改命运的机会,因为她想遇见你,如果可以,她还想做你的妈妈。

你看啊,在妈妈心里,真实且炙热的拥有过,连没来得及告别都不再是遗憾。

爱会让人变勇敢,爱可以成就信念。在妈妈这里,所有的偏爱都成了理所当然。可时间无法停滞,无法倒流。就像妈妈回不去她的少女时期,就像我们无法阻止妈妈老去。

父母如果能给孩子全然的接纳和无条件的爱,那么当我们离去,孩子虽然也会悲伤思念,但他们依然有完整的自己,没有失落的一角。

让女儿成为和你最亲密的人

在很多场合,贾玲一提起母亲就会掉泪。她幽默乐天的个性,深深受到母亲的影响。给片中饰演李焕英的张小斐讲戏时,她会说,你看我是什么样,李焕英就是这个样。

有很多年轻的妈妈看完《你好,李焕英》,更多地反思了自己如何做母亲:对妈妈多份理解和体谅,对孩子多份包容和耐心!

母亲对子女,尤其是女儿的影响是深远而绵长的。

胡适先生曾经说过,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母亲,母亲的修养决定了孩子的教养,也决定了这个家庭是否和顺。

他曾在自传中回忆自己的母亲冯顺弟,他说: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曾经这样谈到母女关系:

女儿会成为母亲,而母亲会死亡,重新再成为母亲。”

如果把这句有些拗口的话用现在流行的“原生家庭”理论来阐释,那即是: 原生家庭决定了一个人如何去爱,去经营自己的家庭,一个女儿如何当母亲,也取决于自己的母亲。

放眼东亚地区,不管母亲是家庭主妇还是职业女性,都肩负了家庭中的育儿重任。她们的养育方式、心理稳定程度,直接决定了孩子的发展。

这一经历会引发个体发展自己的人格灵活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涵容的对象可以是其他家人、朋友,但最初的对象一般都是养育者,99%的情况下是母亲。

但是,什么是好的母亲?

有人问过贾玲,为什么电影的英文名取做《Hi,Mom》,但中文名却是《你好,李焕英》,她答,妈妈不仅仅是妈妈,她也是她自己。

电影中,有两处提到了这句台词: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的确,每一个妈妈爱成为母亲之前,都是不知世事的少女。一旦成为母亲,就意味着她身上多了一份甜蜜的负担。

在如今的社会,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本身就已经很难了,更别说还要教育孩子。这也是电视剧《小欢喜》引发了巨大共鸣的原因。因为母女关系紧张,年级第一的英子尚且要闹着自寻短见。《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里说,这让很多母亲看到了一种“力竭感”,把孩子培 养成年级第一,当然要舍弃掉很多:自己的事业、爱好、自我……

然而,在过度介入孩子生活和成长的背后,是对孩子无法过上一种成功人生的恐惧。但是这种恐惧,对于孩子的成长,真的好吗。成为称职的母亲的基础,其实是和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密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日后会成为孩子成长中坚固的心灵堡垒,成为她抵挡人生风雨的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

网友@星愿平静说:

“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母亲时,对待自己的孩子不要忽视与冷落,给她充足的安全感,不计付出与回报,只愿健康快乐。也不要过多牺牲自我,让孩子怀着满满负罪感前行。我们都是独立的,互相尊重但不必以孩子或母亲的身份各自带上枷锁。互相鼓励互相认可,大胆说我爱你,不矫情不扭捏,拥有健康的亲子关系,我期待着。”

如今,工作、育儿、照顾家庭成为妈妈们身上的“三座大山”,焦虑的妈妈随处可见,更多的妈妈情愿或不情愿地成为“母职经纪人”,但是看过这部电影,所有的妈妈似乎可以停一停,问一下自己当初养育孩子的初心,当初,我们最初的愿望都是:孩子,妈妈希望你健康、快乐。

作家史铁生笔下的母爱是这样的:

“一个幸运者的母亲必然是一个幸运的母亲,一个明智的母亲,一个天才的母亲,她自打当了母亲她就得到了灵感,她教育你的方法不是来自教育学,而是来自她对一切生灵乃至天地万物由衷的爱,由衷的战栗与祈祷,由衷的镇定和激情。

在你幼小的时候她只是带着你走,走在家里,走在街上,走到市场,走到郊外,她难得给你什么命令,从不有目的地给你一个方向,走啊走啊你就会爱她,走啊走啊,你就会爱她所爱的这个世界。等你长大了,她就放你到你想要去的地方去。她深信你会爱这个世界,至于其他她不管,至于其他那是你的自由由你自己负责,她只有一个愿望,就是你能常常回来,你能有时候回来一下。”

来源:灼见 水母Jellyfish 桃红梨白

编辑:赵翩翩

美编:郁美静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转自 现代教育报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