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毁掉一个孩子,就是挖苦他!使劲挖苦他!

作者 | 晨妈

晨妈前段时间回老家,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

我有个小侄子,平时能说会道,是全家人的开心果。

可不知怎么地,每次只要他爸一出场,小侄子就变得特别畏畏缩缩。

亲戚都说“这娃呀怕他爸,他爸能震住他”,但晨妈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并不是这样。

某次家人在一张饭桌上吃饭,小侄子抱着个鸡腿吃得正香,突然他爸来了一句:

“你们看他这吃相,猪都比他吃得要斯文!”

一下子全桌人都盯着小侄子,亲戚们哄堂大笑,还有人调侃道:“小乖乖,这鸡腿真有那么香吗?”

小侄子显然没料到会有这样的场面,一下子停下了筷子,既茫然又羞愧地把头埋了下去。

后来吃完饭了,小侄子帮忙收拾餐桌,结果他爸又来了一句 “你还是别帮倒忙了,把盘子打碎了我可没钱赔”!

小侄子尴尬地停下了动作,他爸转过头和别人说说笑笑,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似的。

只有我注意到,小侄子眼眶红红的,好像在强忍着什么。

晨妈回想了一下,身边有很多这样的父母,虽然疼爱孩子,但嘴巴上却从不客气, 时不时地讽刺挖苦孩子,哪怕孩子没做错什么事。

在他们眼里,这是一种鞭策孩子的方式;

但在晨妈眼里,这却比打孩子、骂孩子所带来的伤害还要深重。

打击式教育,让亲子关系疏远

记得之前看过一段综艺,主人翁是杨烁和孩子,几乎全是爸爸对孩子的打压、嘲讽。

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杨烁和儿子杨雨辰一通闲聊,当时他们在草原上开车,对话如下:

“在草原上用什么交通工具?”“学了吗?”

“没有。”

“没学呀?蒙古人最擅长什么?”

“跑步。”

接下来杨烁的反应让我相当惊讶,他先是轻蔑一笑,后来又说了一句:

“来,一会你下去给我跑一个试试!”

当时节目组配的字幕是:

这孩子怎么啥都想不起来了。

接下来杨烁又连连摇头,搞得杨雨辰不知所措, 显然是感觉到自己说错话了。

拜托?人家才上小学啊,没学不是很正常嘛?

其实,孩子犯错在所难免,而杨烁面对孩子的错误,是嘲讽、摇头、批判,传达给杨雨辰的就是 “你很差劲,又闹笑话了”负面信号。

长此以往,不光孩子和家长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而且也会越来越没有自信心。

语言暴力造成的伤害,远超想象

之前看过一则视频,沈阳市心理研究所采访6名看守所的少年罪犯,讲述了他们自己的经历。

他们有的是开枪打人,有的是拿斧头砍人,还有的是拿水果刀捅人,这些凶残暴力的暴力行为,和他们童年时所遭受的精神暴力不无关系。

有的是父母离异后,母亲整天辱骂孩子“猪脑子”;

有的是被家长呵斥“怎么不去死”;

有的是爸妈从来没有夸过孩子,而是说孩子没用、废物。

......

其实不少家长都对孩子说过下面的话,但却没有意识到那些话语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考试成绩不理想,不陪孩子改正错误,反而说“考这么差干脆不要养你了”。

(这会让孩子感觉自己随时会被抛弃,增加他的不安全感。)

考试没有比得过别人,家长骂孩子“丢人”,还拿他和别人家孩子比较。

(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信心不足。)

孩子去请教一个问题,结果被骂“白痴”。

(这会让他们不愿意和成年人交流,遇到事情会选择逃避。)

而长期的语言暴力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也许就像是那6位少年犯一样,内心极度压抑扭曲,年纪轻轻就犯下暴行。

虽然他们的罪行不可饶恕,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每一位家长警惕。

也许在你看来,一句“废物”、“猪脑子”不算什么,但对孩子的杀伤力却是不可估量的。

你不知道,你的哪一句在他心里掀起了一场海啸。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孩子的心灵本就脆弱而稚嫩,一句否定的话语、一个轻蔑的眼神、一声嘲讽的冷笑,都会让他们失去方向,迷失自我。

而家长的一次温柔的鼓励、一个安慰的拥抱、一个暖心的微笑,能给孩子带来的能量不可估量。

从现在起,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做到:

不再对孩子的错误大肆批判,而是和他一起改正;

不再随意地羞辱、唾骂孩子,而是心平气和地聊聊;

不再把自己的坏脾气转移到孩子身上,而是用爱与温柔滋润孩子。

相信被如此细心呵护的孩子,终将成为你们的骄傲!

*本文为妈妈手册(ID:jqfans)原创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