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抓十个餐厅,有九个都夸自己是网红”

前两天,办公楼旁边一个平平无奇的小餐馆,猝不及防地红了。

门口出现了好多在我们这种土人聚集地不太常见的漂亮女孩,拍跳舞的小视频,或者直播。

大家一边想着肯定是哪个美食博主来吃把它带火了,一边疑惑“就这?现在的网红店都消费降级了么?

毕竟这是我们部门团建都不会想起来的店,尽管就在门口百步可达。

也不知道是北京好吃的店该探都探完了,还是与网红合作这种营销手段已经大众化。

总之就是,在网红探店不断内卷的情况下,“网红店”反而越来越通货膨胀了。

01

网红降级

在一条街住了十年,突然发现网红店竟在我身边是什么感受?

据小林说,自己家“那条破破烂烂的街道“,现在一打开短视频软件搜探店,快拥有十个”北京市之最”了

附近从没注意过的一家小饭馆,一夜之间拥有了各个美食博主口中”北京最好吃的羊肉汆面“。

而这个名号,如果反过来在网上搜索,你能找到不下十个结果。

社交平台上不吝夸大的措辞,”最好吃“、”一绝“、”最火“,不知道的以为这家店卖的是满汉全席。

“就一碗面,能好吃到哪去。”

簇拥而来打卡的人已经让小小的面店变得有些拥堵,而小林心中最好吃的烤肉和火锅却无人问津。

如果是自己不屑一顾的店也就罢了,喜欢的餐厅某天突然爆红,排队的滋味只有早早发现它的人知道

Rachel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偶然发现一家比较不错的西北小吃。

因为离学校比较远,她后来也没再去过。

毕竟跑16公里就为了吃一份宽粉和土豆片,对她来说属实有点疯狂了。

然而两年后她再次经过那家店,想着回忆一下当初的味道时,已经要从门外大街上开始排队了

“当时的心情就是震撼。”

Rachel想,这店虽然好吃,但也没有好吃到这个地步吧!然后毫不犹豫地转身跑了。

回去上网一搜,这家店果然被有名的探店博主推荐了,那位博主吃那碗麻辣宽粉的样子,狼吞虎咽行云流水,可以说没人看了会不馋。

但是如今,排队消耗的热情远远超过这餐饭的好吃程度。它再好吃,Rachel也不会来了。

不止于餐厅,现在的网红打卡地都在全面降级。

小菲周末回小城市的老家,妈妈非要全家一起去xx公园玩,说是在网上看到的当地“网红旅游景点”。

开车十公里去了之后发现,好家伙,这都不是货不对版,是无中生有啊。

号称惊险刺激的游乐设施就是几个健身器材,图片中的绿地白水就是一片荒地上长了几根野草。

而且现场和她们一样来“打卡网红景点”的还有不少人。

其他地方的网红景点可能只是降级,在小城,它可能都不算个景点。

有两座山寨狮身人面像的荒地就能叫世界公园,模仿霍格沃茨风格的劣质建筑也敢说自己是xx本土的环球影城。

城郊一片长了油菜花和向日葵的菜地,也能变成“拍照圣地”。

不知道该说大家对拍照的执念太深,还是对乡下真的一无所知——在那里,这样的地到处都是。

网红书店、网红图书馆之类的打卡地更让人难以理解。

餐厅和公园至少还属于娱乐场所,把书店和图书馆当成摄影棚,看起来就有那么点不太礼貌。

更重要的是,几乎每一个网红书店和图书馆都长了一副学校图书馆和新华书店的样子,大老远去打卡,主要效果更像是锻炼身体。

而对于每个知名度过得去的城市,每条路都有一次成为网红路的机会

搜索上海、厦门的网红街道,你可以找到无数条路和出片教程。

耐心看完才会发现,它跟你家门口的大街,差别好像也不是很大。

尤其是配合上网红过度精修的放大的脸,背后的墙和脸上的阳光在哪,根本无足轻重。

最适合拍照的天桥也是异曲同工,天桥和车流,说是哪个城市的都有人信,现在还要挑地段。

我只能说条件相同,选离家最近的。

02

探店内卷

“网红探店”标签贬值的背后,还真不是美食博主变敷衍了。

事实上正相反,探店圈也在持续内卷

我关注的一位去年还在北京探店的美食博主,今年已经从乌鲁木齐到南宁,从商业街到小区里无孔不入了。

从视频里时不时出现的一些我没见过的地名,都能看出他绞尽脑汁搜罗美食的样子。

除了餐厅难找,由于激烈的竞争,美食博主个人素质也正在卷起来。

之前我们看北京探店,说一口地道北京话,一句话儿里能带俩儿化音儿的,就已经是高级配置了。

毕竟对当地美食的了解,还得当地人来。

现在北京人都不好使——十个北京探店博主,可能有八个是北京人。

你最好当过厨子,在烹饪领域有亮眼的成绩和经验。

@真探唐仁杰

测评甜品店的,原来像我这样爱吃的胖子,可能就非常有说服力。

现在你得自己是甜点师,最好开了几家甜品店。

更不要说有的博主连人设都立起来了,阳光健身小伙、声音温柔大姐姐、口头禅好玩的大叔。

为了让自己有记忆点,网红们也是不择手段。

在视频内容上,之前对一家店的最高赞美可能就是“好吃”。

即使是词汇匮乏的人,只要说出是好是坏,一个美食视频也就完成了测评价值。

而在测评视频比比皆是的情况下,不用详细的句子描绘出食物的色泽、香味、口感,都是美食博主的失职。

什么咖啡的酸度、苦度,这些我们普通消费者根本不了解的专业名词,也要摆在那里。

只为了显示博主的水平,和外面的仨瓜俩枣不一样。

更精美一点的,还有横向对比测评合集、特殊菜单实验,卷出花来。

网红景点测评套路一致,考验的就是包装技巧。

景德镇的窑烧剩下的旧瓷器,上面可能还带土,能被吹成古玩爱好者的天堂、氛围感拉满的鬼市。

事实上,当地人在那里买瓷器,能从200块砍到20块。

而图书馆、旅游景点这一类的探店,对博主的摄影和修图技术就有更高的要求。毕竟要拍人,而不是只拍食物。

为了达到合格的标准,博主甚至需要自费报班进修

有些平台推出了探店场景的拍照教学课程,打着“帮你成为博主”的宣传旗号。

并且这样的课程通常价格不菲。

03

都是生意

探店博主不停内卷,而网红打卡地却在水平降级,其实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一方面,网红店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多,经不起薅。

探店类型的视频刚刚流行起来的时候,这一类博主还比较稀缺。

那时候好像稍微爱吃爱玩点的人,想到做探店种草的形式,就很容易被人看到。

流量池里还没有几条鱼,想看探店视频的人也没有那么多选择。

那时候的探店博主,去的还是一些老牌网红餐厅和景点——知名度比较高,但可能有很多人没吃过。

对它心动的人需要看一些测评,权作了解或解馋。

而在美食探店内容几乎已经饱和的现在,有名的网红餐厅,每一家都能拥有上千条测评。

博主们只能把探店的标签从网红变成小众,从排队火爆变成宝藏小馆; 从正经网红店探到家门口苍蝇馆子,从山寨游乐园探到未开发荒地。

而即使他们挖空了心思地找店, 这点心思还是撑不起 两三天一更新的频率。

网红探店终于无处可探,直到小区门口的什么破店都能我行我上。

一家藏在小巷里,不在附近根本不可能注意的家常湘菜,都能拥有五个以上的探店视频。

店里但凡及格线以上的菜品,就能被镜头前的美食博主吹得天花乱坠。

而对于娱乐资源本就稀缺的小城市来说,这样的现象更加严重。

“小地方的人真的无处可去”。毕竟小菲去的那块荒地,还有来拍婚纱照的。

只能说在本来就是娱乐荒漠的一座城市探店,是一种残忍

而网红们之所以还在前仆后继地做,无非是出于揾食艰难。

既然目的是揾食,就说明了许多发现美好的视频只不过是一场生意

博主依靠优质内容获取流量,相应的,商家就会找上门来利用流量。

餐厅、咖啡厅等各种网红店,都会通过邀请博主来探店的方式为自己宣传,报酬可能是一顿免费午餐,也可能是不菲的稿费现金。

在小红书的通告平台上,可以看到许多招募探店博主的信息,通常对粉丝数、点赞数有一定的要求。

截图cr奇偶派

抖音的POI功能,也就是在视频中插入定位图标,同样是为餐厅引流而设计的。

朋友小黄因为经常在主页上为自己去过的店写测评,也积累了几个粉丝。

尽管连专业的探店博主都算不上,已经有许多甜品店邀请她去测评打卡了。

网红探店带货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营销手段,自己家门口不起眼的小店,都可能去赶这个时髦。

然而,一边是网红探店黔驴技穷,一边是营销铺天盖地,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似乎还是乐意看探店视频,不停地去尝试,种草拔草、踩雷翻车。

一方面,看到视频里自己爱吃的食物,总是忍不住尝试的欲望

不管真实情况是惊喜还是诈骗,带着好奇去探索的过程和“万一呢”的侥幸心理,是每个人的共性。

更何况,网红店的试错成本本就不高,顶多是吃了一顿令自己膈应的饭,还能当作是出门放风。

更重要的是,就像小菲说的,“真的没地方去”:

小城市的人由于客观环境限制没地方去,大城市的人因为餐厅和景点千篇一律没地方去。

我们能够托付的希望,都在网红探店上了。

尽管不少人早已经对探店脱敏,不再指望网红店能玩出新花样。

加了一周班精神无聊又空虚的社畜,还是会尝试出门活跃一下自己,去博主推荐的网红艺术馆逛逛。

周围的外卖已经吃尽,思考“吃什么”花光所有力气的人,还是会相约下班后去检验楼下突然成为网红的餐厅到底几斤几两。

困于生活的无聊而不知道做什么时,看看探店视频,至少能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来源:VISTA看天下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