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周家桥社区开展“童心向党”活动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周家桥社区,共产党员、“童伴妈妈”许世琴带着孩子们开展“童心向党”活动。

“童伴妈妈”项目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启动的留守儿童关爱项目,2018年成为阿里巴巴公益的战略合作项目。截至2020年,该项目在四川、贵州、江西、湖北、云南、安徽、陕西七省79个县(市区)的919个村提供服务,覆盖儿童52.5万名,累计筹措资金1.3亿元,其中地方政府配套支持2346.35万元,政府、企业、学术机构、公益组织、公众、媒体等多方形成合力,筑牢了留守儿童的保护之网。

“七普”数据显示,中国流动人口已达3.76亿,人口流动导致乡村出现留守群体。民政部2018年8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其中毕节市七星关区目前有3.9万余名留守儿童。

(图:七星关区热水田村,一位留守儿童坐在家门口)

 “童伴妈妈”项目通过“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的模式,以“童伴妈妈”为抓手,以“童伴之家”为平台,以县级横向联动机制为保障,为村级留守儿童建立安全监护网,为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与保护探索有效途径,为政府政策落地提供参考。

“一个人”就是村里的“童伴妈妈”。项目招募本村的有一定文化水平,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妇女,提供不低于一般性外出务工收入的补贴,为本村包括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在内的儿童群体提供服务。许世琴就是这样一位“妈妈”。每天,村里小学放学后,孩子们都喜欢来“童伴之家”,在她的带领下,孩子们做作业、阅读、学手工、参加各种活动。

“一个家”即村里的“童伴之家”。一般是“童伴妈妈”项目出资,地方政府配套,在村里公共场所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按标准配置图书、桌椅、玩具、手工材料等物资。周家桥社区的“童伴之家”是村公所旧址改造的“乐园”,许世琴每天在这里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定期在这里举办各种主题活动。再过一段时间,“童伴之家”就要迁入村委会的新址了,那里有更宽敞的地方供孩子们玩耍。

“童伴之家”对村里所有孩子开放,但许世琴的工作可不是每天守在场所与孩子玩耍。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需求也不相同。许世琴除了辅导功课,还和他一对一地沟通、谈心。很多时候,许世琴还要联络在外的父母,帮助他们与孩子维系情感,协调解决孩子们面临的问题。她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家访。通过逐户走访,她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服务对象一一建档,随时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在走访的过程中,她遭受过不少误解,有村民说:“我家困难,你一不给钱二不给东西,来了有什么用!”许世琴凭着耐心、爱心和责任心,一点点地成为了孩子们共同的“妈妈”。

许世琴的倾听、陪伴,改变了许多孩子。当她需要更多资源解决问题,例如给孩子上户口、申请相关福利待遇、寻求大病救助等,在她的身边有“一条纽带”,即县乡村三级福利递送体系及横向联动机制。她可以对接政府部门甚至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的专家们,呵护孩子成长。

(图:孩子们放学后在村庄里奔跑)

  早在2018年,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邓国胜团队曾对“童伴妈妈”川黔两地项目的成效进行评估,从心理健康维度、卫生健康指标、生活指标、安全指标、教育指标、监护指标这6个维度构建保障指数,得出的结论是:有干预与无干预差距明显;项目实施时间越长,干预效果越显著。

“童伴妈妈”项目实施5年多,为儿童保护的民间公益探索以及儿童福利政策的完善提供了鲜活经验。,但未来的道路仍然漫长。“妈妈”与孩子的故事还将在城乡发展大潮中继续上演。(图 黄胜春 文 顾磊)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