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5年的时间和孩子谈时间管理,办法全在这里了

你家孩子是否也有这样的毛病?

别人家孩子洗脸刷牙几分钟搞定,你的孩子却要用半个小时。

别人家孩子作业2个小时搞定,你的孩子却要拖上三四个小时。

别人家孩子知道几点起床,几点睡觉,你家孩子却毫无时间概念。

别人家孩子知道玩手机控制时间,你家孩子却抱着手机怎么也不肯撒手。

说实话,这些毛病,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有。不只是你家,我家从前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并非一天形成,自孩子幼儿园起,我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但方法不对,孩子年龄小,效果并不佳。

尤其是到了叛逆期的孩子,不仅时间概念不强,妈妈忍不住啰嗦几句,反而特别不爱听,一句话顶回来会把妈妈直接呛死。

下定决心让我对孩子进行时间管理,源于一年前我与孩子的一次争吵。

当我催促孩子快速做作业时,孩子的反抗情绪爆棚,一边哭一边不停地控诉着我的“恶行”。比如每天只知道催催催,比如不让他吃冰激凌,不让他看电视。

我强压住心底的怒火,静静地听他发泄完,然后默默地沉思了一晚上。

按照平时一贯的做法,我可能会动用我“母亲”的身份逼迫孩子就范,然而那一次,我深刻地反省了自己。与其这样与孩子抗争下去,倒不如教教孩子如何进行时间管理。

在此之前,我也曾和孩子零星地谈论过时间管理这个概念,但因为孩子年龄太小,对自我管控还是能力不够,也不知道该如何去管理自己。

趁着这次机会,我和孩子郑重地谈了一次。时间管理不仅只是孩子的事情,也是大人的事情。我也好好地梳理了一下自己的工作,陪着孩子一起学习时间管理。

1、利用“四象限法则”为孩子梳理事情轻重缓急

首先,时间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年龄越小,时间管理的难度越大。在此过程之中,妈妈切勿操之过急。

儿童的时间管理方法与成人是大体一致的,比如在我的身上,每天面临着许多凌乱杂碎的事情。虽然全职带孩子,但事情并不少。

7:00起床为孩子准备早餐

8:00孩子出门上学后开始洗衣服,收拾屋子

9:00-11:00是我雷打不动的写作时间

11:00 开始准备午饭

12:00-12:30 孩子回家吃午饭

12:30-13:50 和孩子一起午睡

14:00-15:00 孩子上学,也是我的写作时间

15:00-17:00 孩子放学回家开始写作业,而我开始在写作与辅导孩子作业之中轮换。

17:00-18:00 准备晚饭

18:30-22:00 三个半小时的时间内,安排一下零碎的事情,比如收拾屋子,带孩子下楼运动一个小时,安排孩子洗澡等。

其实我想安静地写作,可真正留给我的写作时间并不多,加起来不过3个小时。因此,利用“四象限法则”,我需要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留在这3个小时内完成。

“四象限法则”很有用,它可以帮助我和孩子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进行任务之间的调整,画一画,就一目了然了。

第一象限:重要而且紧急

一天之中,对我来说,重要而且紧急的事情就是写作。每周周末,我都会给自己列出一个周计划,计划中细分到每一天需要完成的文章数量。每天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我重要而且紧急的事情。

对孩子来说,重要而且紧急的事情就是完成作业。所以写在第一象限,用红字标注,会让孩子第一时间引起重视。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

这部分的事情很重要,但不需要马上做。比如孩子的阅读和英语时间,也属于每天必须要完成的项目,但它的紧急程度低于作业。孩子便可以将它放在第二象限,督促自己每天在结束作业后的时间内完成。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紧急

这个象限内的事情暂时不重要,但可能比较紧急。比如学校安排的实践作业,比如老师发的试卷打印等。此类事情虽然紧急,但对孩子来说不算重要,如果家长可以代劳的,则可以帮助孩子完成,减少孩子的时间浪费。

第四象限:不重要不紧急

比如孩子游戏时间、看电视时间和其他生活中的琐碎杂事,它不重要也不紧急,也不需要孩子集中去处理。我们就可以帮助孩子将这些碎片时间利用起来,做一些其他有意义的事情。比如陪孩子下楼去跑步、跳绳,运动一下。或者带孩子去见见小伙伴,和小伙伴一起玩一玩,都是十分有用的。

刚开始和孩子一起画这个图时,他对核心概念一知半解。但试验过几次之后,他逐渐摸清楚了门路。

学会“四象限法则”后,让我和孩子的学习生活开始变得井井有条。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时间都是很宝贵的,每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

2、利用表格改善孩子拖拉

我家孩子是一个在我看来十分拖拉的孩子,这一点受大人影响特别严重。大概是我和爸爸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不知不觉中影响到了孩子。

利用这个机会,我打算制定了一个改善计划表。某一天晚上,在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后,我们一起制定出了三份改善计划表。

计划表也相当于一个任务清单,将每个人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和完成标准做了详细标注。一周一张表,一周一评选,对表现好的有奖励,且随时根据每个人的改善情况对表格内容进行调整。

第一个星期,孩子在奖励制度的诱惑下,动力十足。

我和孩子总结的改善表

我也忍住自己,不再对着孩子唠叨,发现孩子的问题也不再指出,一切按照表格上严格执行。

刚开始,孩子还认为表格上的任务执行大部分就能够拿到奖励,但第二天,我就告诉孩子,每天允许的犯错次数不能超过三次后,孩子明白了,他必须认真对待才能拿到奖励。

在表格的监督下,孩子对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和完成标准开始日渐熟悉,需要父母监督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也许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进行自我管理。

因为这份改善表格,不仅孩子在成长,我们也在孩子的监督下,逐渐在改变。

3、利用番茄钟记录作业时间

从前,我家孩子的作业时间至少3个小时起。每天放学回家,他总是会说“我先玩一下,再写作业”。于是玩着玩着,就忘了时间。原本说好的10分钟,变成了30分钟。

30分钟后,在我的强烈催促下,孩子才慢腾腾地找出作业本。

坐在书桌前后,孩子还要发几分钟呆,或者玩一会手表,无法第一时间进入写作业的状态。

前不久,我给孩子买了一个番茄钟。它是一个定时工具,可设定一个小时内的时间。比如和孩子约定好的10分钟,将番茄钟订好闹钟后,10分钟后它就会自动提醒孩子“时间已经到了”。

有了番茄钟的监督,孩子逐渐有了时间概念,到点强迫自己结束游戏,迅速转换状态。

作业的过程中,我也利用番茄钟为孩子设定作业完成时间。先将每项作业细分成小部分,一小部分一小部分的记录完成时间,最后统计总的完成时间。

渐渐地,我发现孩子的每项作业完成时间在逐渐减少。比如从前一篇50道题的口算,他可以做30分钟还没结束,现在在番茄钟的帮助下,15分钟内大多可以结束,大大节省了作业时间。

经过反复地尝试后,我发现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孩子的主观意识不强,内心并不想快速地做完作业。在孩子看来,边玩边写和写完再玩,结果一样,前者反而更利于他,因为他可以一边写一边玩。

4、利用自由时间激发孩子积极性

从前,孩子总是和我控诉自由的时间并不多,利用这次时间管理学习,我将他的自由时间特意重点规划出来。如果学习任务完成后,就是他的自由时间。

作业越早完成,所获得的自由时间就越多,换句话说,“自由时间”需要靠孩子自己挣过来。

在自由时间的强大诱惑下,孩子的自觉性越来越高。

此时,如果孩子取得一点点小小的进步后,家长要及时地孩子进行表扬。

可以采用小纸条的方式,也可以口头表扬。因为家长的表扬会让孩子的信心大增,也会让孩子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结语:

时间管理并不是大孩子的事情,孩子的时间管理,越早进行效果越好。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把时间花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

一个从不把时间花在培养孩子“时间管理”上的父母,又怎么奢望收获一个自律性高、高效又不拖沓的孩子呢?

孩子越自律,家长越轻松!

来源:吉米教育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