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慈桥街道青山小区: 问需于民,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工人正在铺沥青硬化地面

新增停车位

改造施工现场

南明区太慈桥街道办事处下辖的青山小区属于典型的城郊结合部老旧小区,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占地面积约82000平方米,居住人口约13000人。伴随着雨水侵蚀和自然老化,小区的下水管网破损、楼栋间道路损坏、停车位不足等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今年5月,青山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南明区太慈桥街道办对标“一圈两场三改”要求,通过广泛征集意见,对小区软件硬件进行了提升,半年时间过去了,大部分院落、广场的雨污管网改造已经完成,青山小区将彻底告别污水外溢、地面脏污不平的历史。

记者走访:

小区咋改造 居民说想法

11月17日,记者来到青山小区改造完成的青山小区广场区域实地走访,新搭建的木质长廊下,几位老人正在这里下棋,旁边的休闲石椅上还坐着几个正在聊家常的奶奶,鲍仕珍老人便是其中之一。

鲍仕珍老人今年67岁,在青山小区居住了近20年,从小区修建之初便搬进来的她,亲眼见证了小区的变迁,鲍奶奶忍不住感慨:“就拿路来说嘛,以前小区的路面坑坑洼洼的,还有人在路两边卖菜,下水管一堵,地上又是粪水、又是垃圾。经过改造之后,小区环境好多了,地面重新硬化了,下水管也换新了,再也不像以前一样下雨天出来,小区都没地方下脚了。”

说起小区的变化,正在散步的牟桂英老人告诉记者:“我是1995年搬进来的,以前还在小区里开了个小卖店,但当时治安不太好,我就把店关了。现在小区里处处都安了监控,对我们这些居民来说,安全感大大提升。”说着,牟奶奶还竖起了大拇指。

“我有个建议,现在小区里虽然修了个广场,但是我们年纪大了,走过去也挺远,希望小区楼下能修一些座椅,这样吃完饭就可以在下面坐一会儿了。”牟奶奶说。

由于建成时间较早,在建设之初,青山小区并未配置停车位或停车场,居民的车辆只能停放在楼下院落中,或是停在小区的交通道路上。

家住青山小区23栋的居民王金秀说,虽然小区楼下已经开始划停车线,但对于这个每天约有5000辆车进出的小区来说,车位远远不够,还是期待街道办或者相关部门帮助小区修建一个停车场,让居民可以规范停车。

小区环境的逐渐优化,赢得了居民的一致点赞,但由于小区院落内空地有限,是设置休闲设施还是停车位的问题,居民意见不统一,亟待解决。

太慈桥街道办:

问需于民 精准规划

据了解,本次青山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涉及道路工程、给水排水、综合管网、安全保障、景观环境、便民设施6个方面,共分为15个院落进行改造(其中学校区域默认为一个已经改造好的院落),旨在改善小区居民人居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小区修建时,房开安置拆迁户房屋面积不够,口头与居民达成协议同意居民自行修建面积不足的部分,这导致小区里多了很多无证房和临时建筑。在这次改造中,大部分居民不支持拆除影响施工的无证房和临建,给改造工程的推进带来了困难。”太慈桥街道党建服务中心主任罗笔文说,为了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自青山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启动以来,太慈桥街道办通过组织社区居委会配合区城乡“三变”改革服务中心、区住建局、区城发公司,统筹第三方评估公司、测绘公司、跟审公司等做好上门入户、劝解、说服、拆除、兑付款项等工作,全面摸排施工区域整体情况,通过召开坝坝会、院落会收集群众改造意见,再根据居民需求,对小区进行改造。

太慈桥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周敏也表示:“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我们以群众意见为先,充分听取居民住户对小区改造的看法和意见,一栋楼达不到四分之三的居民同意,我们就会将其暂时搁置,等做通了居民的思想工作后,再推进改造工作,或是根据居民意见,对改造工作进行调整。”

截至目前,为推进示范区域立面改造工作,青山小区居民窗户护栏已拆除235户,居民意见较大的地方暂未开展拆除工作,无证房及临建拆除面积约433.78平方米,计划新增31座电动车车棚、433个电瓶车充电桩、50个消防栓,铺设消防用水管网约4000米,所有院落内基础设施(路面硬化、管网铺设)预计本月底全部完成。

问民所需,解民所难。对于居民们反映的停车难问题,周敏也认为迫在眉睫:“因为小区空地面积有限,没有地方修建停车场,我们只能拆除部分原本的绿化设施,在院落内规划停车区域,但这样就没办法增设休闲座椅。因此,暂时只能根据大多数居民的意见来,先解决停车问题,再解决休闲问题。”

周敏表示,下一步,太慈桥街道办将对标对表“一圈两场三改”工作要求,继续秉承“听群众说、向群众讲、让群众享”的原则,重点抓好小区居民反映的停车位不足、休闲设施不够等问题,充分利用院落内闲置空间,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让居民真正身有所栖、心有所寄。

  来源:贵阳日报融媒体 杜娟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