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贵州各领域重大事件,零时差见证金黔大地新变革

当前位置:黔新网 » 社会 » 文章正文

脱贫攻坚看独山:巧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赢产业扶贫仗!

所属分类: 社会   2019年04月18日   文章来源:搜狐新闻

4月16日至17日,记者随“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看独山”集中采访团走进独山县经济开发区(麻万镇丙志村)林下中药材仿野生种植扶贫产业基地,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里,记者看到长势极好的铁皮石斛宛若天成地寄生在树干上,而树下的土地也被充分利用种满了白芨。

“千古一仙草,石斛有奇效。铁皮石斛是非常珍贵的药材,这片石斛种植地是我们脱贫攻坚工作非常重要的产业之一。”麻万镇副镇长陈志勇告诉记者。

据了解,丙志村下辖3个村民小组,569户2666人,有耕地面积555亩,林地面积1500亩,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100元,全村总贫困户81户272人。通过多年来的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后,全村有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未脱贫贫困户22户62人。

铁皮石斛仿野生扶贫产业园采用“农业扶贫产业园区+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和“农业扶贫园区+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进康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每亩30元租金流转村民土地,5年一涨。

该项目规划林下仿野生种植铁皮石斛面积5000亩,林下种植白芨等中药材1000亩。目前已完成2200亩,林下种植白芨200亩。带动周边农户以及村集体经济种植铁皮石斛25亩、白芨30亩。

铁皮石斛和白芨都需人工采摘方式,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前期除草等维护工作,工人采摘石斛人均工资80元每天。每亩产值在50斤左右,市场价格最低200元每斤,按照今年石斛的实际种植情况来看,预计总产值在4500万元。该产业园优先吸纳贫困户用工制度,带动当地贫困户81户120人,目前已有长期带动贫困户17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与独山县经济开发区(麻万镇丙志村)林下中药材仿野生种植扶贫产业基地一样的还有贵州恒盛丝绸公司、贵州金维益大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涉农企业。

这,只是独山县全力推进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有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一个个缩影。

近年来,独山县落实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深入践行“五步工作法”,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以“找市场、育主体、塑品牌”为宗旨,以农产品产销对接为抓手,全链条推进农产品产销工作,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正在稳步推进,有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贵州恒盛丝绸公司工人正在生产

目前,该县“六园六场”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带动7463人减贫摘帽。

500亩以上坝区共60个13.47万亩,已制作成一张全县坝区分布总图和八镇各一张坝区分布图,实行挂图作战。

已完成500亩以上坝区调整面积4.5万亩,调整的坝区块数22块7.3万亩。

已完成1家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仪器设备的申报、采购、发放工作,完成3家企业的销售产品检测实验室建设。

已完成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申请22个,批复22个,涉及财政专项资金5431万元,项目贫困户覆盖、利益联结到户均达100%。

已完成农村电商扶贫点覆盖摸底工作,全县电商服务站点已建设116个,覆盖深度贫困村13个。

已在基长、玉水、上司、下司、麻尾五镇的坝区各建设1个相对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蔬菜示范基地,目前这些示范建设进展良好。

一项项成果的背后是独山县各级党委、政府采取巧而有力的措施和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加大龙头企业招引,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为进一步充分带动独山县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提高500亩以上坝区调整质量,该县以500亩以上坝区调整、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农业大招商活动,先后与贵州丰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昌哥食品有限公司、独山县供销农药有限公司、贵州雨虹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广西荔浦天隆植物保护专业合作社等达成合作协议,以订单种植的形式进行合作生产,预计全年可调整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

在积极招引龙头企业的同时,该县也积极的加强本土品牌培育,鼓励本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动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等质量认证,2019年全县新增绿色食品认证2个,有机农产品认证3个,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登记1个,主导产业产地认定覆盖率达65%以上。

——制定作战方案,强化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发展

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引导、扶持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该县首先制定出台了《独山县脱贫攻坚各工作攻坚专班2019年减贫摘帽作战子方案》附件3:产业扶贫工作攻坚专2019年减贫摘帽作战子方案。

其次,颁布了《独山县2019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政策》,包含了各主导产业及有关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扶持政策;

再次,在500亩以上坝区内种植蔬菜并且年在田时间不低于6个月的,可享受补助。

最后,对在该县内新建并收购本县农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加工企业进行补助。

 ——强化产销对接,确保农产品生产出来,销得出去

该县已成立由县商贸局负责的产销对接平台,经过努力对接,独山没有出现农产品滞销现象。

开展农校、农超、农企、农批对接,承接了独山县机关食堂、黔南医专、黔南幼师、黔南经贸、黔南职院、贵州电子商务学院、贵州交通学院、贵州警察学院等8所高校食堂农产品市场配送;贵州阳光农产品配送公司主要负责全县中小学生营养餐的食材配送;电商商会积极参与本地桃子、葡萄等水果销售。

主动寻找销售渠道,做好产销对接,紧盯全县洋芋、豇豆、西红柿、辣椒、茄子、葡萄、刺梨等重点农产品,发动独山农商互联科技公司、独山兴农投资开发公司帮助销售,新建1个200吨冷库,引导豇豆种植企业、合作社对接贵州爽都农副土特产品有限公司、河口农商互联公司、贵阳及凯里酸豇豆厂销售豇豆,到四川、重庆、广西、广州、深圳、贵阳、遵义、都匀、黔东南等地对接葡萄销售市场,共销售黄桥水晶葡萄近1500万斤。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助推产业扶贫工作

“企业+四金”收入模式,即“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增加农户“四金”收入。

“三方占股”模式,即“龙头企业+村委会(合作社)+农户”入股三方分红模式。

“领管领包”模式,“领管”即将茶园分割成块,分别交由贫困户管护,按管护面积给予服务费;“领包”,即通过土地置换把贫困户的土地整合到茶园,并让贫困户参与管理、养护、销售等全过程,赋予农户自主经营权,创造经营性收入。

“三三三制”模式,即“公司+村委会+贫困户”的“三三三制”利益分配方式。

订单模式,由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需要直接与农户或合作社签订种植收购合同,企业通过合同的约定,发展生产基地,农户通过合同的签订,,产品销路有保障,利益得到了保障。如贵州李记食品公司、独山天元食品公司等每年发展青菜种植2万亩,确保基地建设和企业原料的正常供应。

目前,该县涌现出了“三棒经验”“新同模式”“翁台茶叶专业村”“林盘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桑蚕产业”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经验与亮点,助推产业扶贫工作的开展。

责编:吴琳